时政 - 中工网
 

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一线工人——王洪军
//www.workercn.cn2014-01-10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更多

  2007年2月27日,是37岁的王洪军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上,在众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行列中,一位年轻的一线工人显得格外醒目。他就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一汽大众公司焊装车间工人王洪军。

  这一天,他成为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全国一线工人中的第一人。

  这不仅因为他仅近5年,就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3400多万元,更在于他创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

  面对这位年轻朴实其貌不扬的普通一线工人,人们在赞叹的同时不禁要问:他究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怎样杰出的贡献,在他年轻的人生历程上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故事呢?

  工人不再只是敲敲打打

  1991年,22岁的王洪军如愿以尝,从一汽技工学校毕业不久就带着彩色的梦想,走上了一汽大众公司“白车身”钣金维修调整的工作岗位。

  他知道,钣金整修要在车身喷漆之前,对白车身的表面平整度提供绝对保证,是轿车生产中一道重要工序,有轿车漆前美容师的美称。他没想到这也是一项很苦很累的工作。工人常要抱着十几斤重的高频打磨机来回打磨,噪音大,粉尘大,尤其是夏天,40多米长、布满300多个灯管的整修通道像一个大蒸笼,一动就是一身汗。不少人因受不了这苦改行干了别的工种。王洪军不在乎辛苦,但在工作中,他很快强烈认识到:工人不再只是敲敲打打,不在知识学习上下一番苦工夫就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当时,在钣金整修工作台上,大活、难活都要靠德国专家完成。王洪军和伙伴们只能打下手,递工具。责任感和自尊心使他意识到,要真正当好钣金整修工,没有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不行,必须“干合资产品,练中国功夫”。从此,他一边打下手,一边仔细揣摩,一有空就跑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跑书店买技术书,并对照书本反复操练。

  一天下班,专家刚走,他壮着胆子把外国专家修不了的“白车身”修了起来,可是忙了半夜也没整修好。第二天,德国专家发现后,很不高兴,笑他不自量力。有些工人也议论:“老外都修不了的东西,他还照量?”只有车间领导鼓励他:“别灰心,‘中国功夫’是练出来的,功到自然成。” 得到鼓励的王洪军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决不能让外国人把我们中国工人瞧扁了。

  从那天起,业余时间,王洪军全部泡在了图书馆,自学热处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一进厂,他像着了魔似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上班也练,下班也鼓捣,中午都不休息。有一次,他在修顶盖边缘时,工具滑落,顶盖的边缘正好切到他的脖子上,鲜血直流,工友们劝他上医院包扎,他却用“创可贴”一粘,头也不回就又干上了。

  有了知识的支撑和实践的磨练,王洪军的钣金整修技术迅速提高。几个月后,一台白车身终于经他的手修好了。消息传开,将信将疑的德国专家来了,用挑剔的目光在修好的白车身上四面反复打量,当即又把 “白车身”切割成一条一条,分段用仪器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是完全符合标准。这时,这位一向以严谨和傲慢著称的日耳曼人,终于露出了钦佩的笑容,连说了三个:“very good!”

  从此,王洪军开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汗水,一天天、一年年地诠释着岗位创新的深刻内涵,塑造着新一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