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系统曾提前57秒发云南地震信息 26所学校收到警报
//www.workercn.cn2014-08-05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有26所学校的喇叭向外发出了预警信号,收到预警信息的实际上有几百所学校,包括其他工程也收到了预警信息。村子里也有收到预警信号,并及时地采取了应急预案,进行了人员的疏散”,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有媒体报道,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利用一套名为ICL的地震预警系统,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的预警,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四川凉山、四川乐山等地的26所学校收到并及时发出了警报。这已经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系统预警的第14次造成破坏的地震。

  此消息立刻引起广泛关注,有四川、云南的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表示,自己手机免费安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APP,确实在地震前收到预警。但也有地震专家对预警保持谨慎态度。为此,记者专访了王暾,他表示,目前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已经成熟可靠。

  记者:据媒体报道,本次地震,研究所采用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成功预警,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预警,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是怎样的?

  王暾:数据没有问题,完全准确。当时有微博发出,可以查。

  记者:有地震专家指出上述“57秒是错误的”,理由是预警400公里需要50秒的时间,昆明和昭通相距才300公里,针对这个说法如何解释?

  王暾:这个“专家”都不具名,整篇报道都是不严谨的。昆明市中心离鲁甸震中237千米,地震横波传播时间约63秒,减去预警系统响应时间6秒,得到给昆明的预警时间57秒。

  记者:有地震专家指出“极震区40公里以内是预警盲区”,但又有消息称减灾所盲区半径为世界最优,小于24千米,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暾:该“专家”的说法严重依赖于中国地震局之前的数据,是在拿别的国家的情况衡量我国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现在日本的预警盲区半径为30公里,我国的技术已经达到预警盲区半径为21公里。

  记者:请简单介绍这次预警的基本情况及其效果?研究所在整个预警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暾:预警系统本身的响应很完美,在地震发生6秒后就给出了信号,鲁甸也提前7秒得到了预警信息。有上万个人通过手机软件等渠道收到预警,另有几十万人通过电视收到预警。这是系统连续成功预警了14次,震级平均偏差小,没有误报和漏报,预警覆盖区域大于100万平方公里,且民众和工程已经在大量应用,没有造成混乱,证明了技术成熟可靠。但预警应用数量还很不足,这次震中附近区域应用的个人、学校数量非常有限。在技术已经成熟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地震预警的应用力度,特别是在学校和广播电视上的应用力度。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及时收到预警信号,减灾所在努力,也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共同努力。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完善,是整个系统的完善。

  北京相关

  北京第十中学联入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一显身手的空间。

  今年7月28日,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宣布,在科技部项目和各地方地震局、应急办等的支持下,跨越5省(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的南北地震预警网贯通并启用。南北地震预警网覆盖了北自南北地震带北端宁夏石嘴山,南至南北地震带南端中缅边境的德宏州,跨越2020千米,包括了1960个地震预警监测台站,覆盖近80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是日本国土面积的2倍。

  据悉,目前全国有400多所学校在应用这个地震预警系统,其中包括北京第十中学。预警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专用预警接收服务器、电视等实时同步发布。截至目前,四川的汶川、北川、茂县三个地方可以通过电视台来对民众发布预警信息,手机客户端用户有十几万。记者 孙毅 实习生 朱昱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