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一切为了生命——鲁甸地震七日祭
//www.workercn.cn2014-08-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8月8日 排险

  8月8日,战士谢樵的遗体被找到了,飘在堰塞湖中。堰塞湖,已经成为地震后对当地的主要威胁之一。

  截至8月8日15时,鲁甸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等5个县区,28座水库、147处134.45千米堤防受损;23670处乡村供水水源设施、1752.3千米供水管道受损,影响37.7万人;灌溉排涝设施建筑物414座、渠道577.53千米受损,影响灌溉面积44.6万亩;其它受损水利设施5万多个(处)。水利震损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12.67亿元。

  而如果堰塞体一旦溃决,将直接危害10个乡镇,3万余人的安全。此次地震造成的水利损失和危害,实属罕见。堰塞体从9日开始将全面展开施工,尽早完成堰塞湖排险处置工作。

  ●8月9日 深思

  8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告称,为表达全省各族人民对“8·3”鲁甸6.5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省政府决定,2014年8月10日10时起,全省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人员及在广场、商场、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就地驻足默哀3分钟,届时全省防空警报鸣响,汽车、火车、船舶鸣笛志哀3分钟。

  在9号当日,鲁甸县已经有幸存者开始为亲人祭奠。在地震发生后,随着搜救工作的持续,被发现的遇难人数在持续增加。

  斯人已逝,当地民众的生活正在恢复中,灾后重建工作,也已进入人们视野。

  一个6.5级的地震,却有如此惨重的伤亡。当地建筑抗震结构的短板,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当地居民应对灾害的知识能力,都是造成伤亡与震级本身存在不成比例的原因。

  鲁甸本是地震多发地区,十年前的地震就曾造成伤亡,为何十年之后,当地依然没有走出“灾害破坏-重建-灾害破坏”的死循环?

  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鲁甸,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灾后的应急救援能力已经加强,但对地震的预防工作,从建筑物抗震到普及灾害知识,仍有诸多盲区。只有地震预防机制完善到位,才能使更多宝贵的生命,不再白白逝去。(文/赵昂)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