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鲁甸反思:民间低空救援难参与 原地待命成宿命(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8-11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汶川之后通航几未参与

  汶川地震以来的历次灾害航空救援,均以军方为主导,民航通航力量虽表现活跃,但未能得以大显身手。汶川地震之后,甚至基本未被获准救援。

  据京华时报记者观察,汶川地震以来的历次灾害航空救援,均以军方为主导,民航通航力量虽表现活跃,但未能得以大显身手。

  在汶川地震中,参与救灾的军用及民航系统的直升机共150余架,民用直升机35架。其中,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米-26曾有突出表现。

  时任米-26机长的齐焕青说,米-26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任务中承担运送重型设备的任务,“运送十几吨重的大卡车,挖掘机等重型机器,当时只有米-26能够做到。”

  当时国内只有飞龙航空有一架米-26,租借自俄罗斯。在此次任务中,机组人员克服超飞机超负荷运行状态,飞行中曾出现漏油现象等问题,成功将总重210吨的设备安全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大坝,并将进行堰塞湖抢险的500多名官兵外运。

  玉树地震救援,通航公司直升机无一获准参与救援,只有海航、南航的客机参与了机场到机场的人员转运任务,以及部分航拍任务。

  雅安地震中,只有四川西林凤腾通航公司一家通航企业被获准参与救援。其两架欧直直升机共执行共两次救援任务,单架飞机飞行时间为7小时48分钟,经历5个起落,主要是运送药品。

  此次鲁甸地震,到目前为止仍只有成都陆航旅的10架直升机在执行救援任务。

  唐继龙说,作为救援主力的军队,其航空器装备目的是作战,“救援和作战是两回事”,基于术业专攻,军航相对来说缺乏专业救援技能训练的经验和专业救援设施装备,不完全具备复杂灾情的救援条件。

  军方参与救援的运输直升机,基本都没有配备绞盘,因此没办法悬空吊运人员,只能着陆救运,无形中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汶川救灾中米-171失事即是一例。”唐继龙说,因为航空器缺少专业的仪表配置,前视红外和防撞系统又没经过专门复杂救援科目的训练,更没有指挥与通信预案,增加了在复杂气象和恶劣地理环境中发生事故的几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