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15日电 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有这样一群人,灾害来临时义无反顾冲在一线,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他们是飘扬在灾区的一面面旗帜,引领人们共同勇抗震灾。
梁龙洲的青春在抗震救灾中闪耀光辉
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正在龙头山附近施工的云南昊龙集团鲁甸民爆器材公司驾驶员梁龙洲接公司命令,第一时间赶赴沙坝——龙头山路段抢通生命救援通道。
大批伤员需要运出,救援力量需要进入,公路塌方严重,随时需要爆破排除巨石。不顾余震危险,梁龙洲一直在震中参与抢通生命线。
8日,梁龙洲与同事一起赶赴龙头山灾区,参与抢修龙头山至龙井公路段,当晚7点10分,在梁龙洲驾驶车辆调头过程中,由于路面狭窄,且布满浮土砂石,车辆刚一启动,后轮在悬崖边打滑,车辆瞬间下落,翻滚至谷底,梁龙洲献出了自己36岁宝贵的生命。
村支书李立安:他选择先救别人的女儿
“我一直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妻子和女儿……”会泽县重灾区纸厂乡江边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李立安说。
地震发生时,李立安离家并不远,但他带着几个村民跑到村民崔举顺家救人,十多分钟后,崔举顺的两个女儿被抢救出来。
半个多小时后,李立安的妻子熊蓉会才被村民们从废墟中刨出来,但已昏迷不醒,大家把李立安的妻子和受轻伤的女儿转送到会泽县中医院救治。
顾不上家人,李立安立即召集江边村委会班子成员,大家分头到旱谷地、新发、羊粪田等三个灾情较重的村民小组,带着党员干部组织村民开展救援工作,及时将20名受伤群众送到了村委会驻地。4日凌晨,消防官兵陆续赶到,李立安又带着大家配合官兵们抢险救灾,一夜未眠。
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导致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委会区域内牛栏江堵塞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江边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随后的几天,李立安又带着村干部和党员到江边、老房子、新田等面临江水上涨带来新险情的村民小组,组织群众转移人员和物资。李立安几乎没有休息,组织村民转移、核查统计受灾情况、分发救灾物资、安抚遇难村民家属……
“我妻子有19条肋骨骨裂,伤情较为严重,我女儿脸部有外伤,臀部有个很深的洞。忙着抢险救灾,一直没有去医院照顾她们。”李立安眼里噙满了泪水。
镇卫生院院长邵浦的勇气和担当
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邵浦正在四楼办公。突然间,地动山摇,楼房开始在剧烈摇晃中往下陷。
邵浦爬起来往楼下狂奔。看到惊魂未定的医生、病人和孩子,他大喊:跟我走!
由于一楼已经严重沉陷,找不到出口。冲到二楼正心急如焚时,他发现倾斜的墙壁上有条裂缝。邵浦来不及多想,拼力朝裂缝踹去,连踹三脚,裂缝变成了一个洞,由于惯性,邵浦从洞口滑了出去,胸口撞在墙上,导致两根肋骨受伤。邵浦顾不得疼痛,又从洞口钻了回去,边往楼上跑边大喊:“快下来!二楼有出口!”
在他带领下,同事和病人脱险了。
然而,沉陷的一楼还有几个同事和病人被困。“你不要慌!我们正在想办法,一定把你救出来!”被困在药房中的闵顺红腿被卡住,动弹不得,但她听到了院长在外面温馨的呼唤……
夜幕降临,废墟中没了光亮,但邵浦和同事们的救援行动没有停止。凌晨两点,在赶来的救援人员的帮助下,闵顺红被救了出来,直到早上6点,最后一个生还的李美仙被救出。
第一时间挺进震中的女消防教导员陈蓉
陈蓉是鲁甸消防大队的教导员,震后8分钟,她就带着第一批十几名官兵从县城往震中龙头山镇进发。
车行驶到沙坝村,道路中断。顾不得遍地落石和频频余震,陈蓉叫大家跟上她“往前冲!”17时20分左右,陈蓉带领的消防突击队到达震中,成为最早到达的专业救援队伍之一。
3岁的女童祖雨泽被困在废墟中,小手被顶着大梁的沙发死死卡住,她哭个不停。上钳子、用剪子……战士们想尽各种办法,小雨泽依然不得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雨泽的精力就要慢慢耗尽。陈蓉以一个母亲的慈爱和消防战士的专业素质,想办法哄小雨泽打起精神。陈蓉说,小雨泽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灾难面前的懂事与坚强,给了战士们信心与力量。
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小雨泽脱险了。来不及休息,陈蓉和战士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场营救……
震后第二天,同是消防战士的丈夫马鹍英也受命从200公里外的盐津前来鲁甸支援。平时就聚少离多的夫妻俩,同在救灾一线却没有时间见面。
情系村民的花椒支书谭德军
“上午给村民发补助,下午要去查灾核灾,很多房子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了。”一大早,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村支书谭德军就忙碌起来。
“地震中村里有65人遇难,家属都已领到了相关款项。村里现有帐篷2000多顶,每户平均有三包米、两壶油,够生活一个月了。”
地震后,谭德军来不及照顾家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分成小组开展搜救,救出了多名群众,并把全村村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村是龙头山最大的花椒村,种了万余亩花椒树,今年产量可达10万多斤,产值在2700万元左右,已经采摘了三分之一。”
说起村里的情况,谭德军滔滔不绝,却很少提起自家的困难。谭德军家是村里最后住进帐篷的一户,村民们大多在5日就都住进帐篷,他家住在用塑料布搭起的简易棚里直到7日才住进帐篷。
谭德军说:“地震后,我告诉村里的党员,村民还没有吃的,我们干部就不能吃,村民还没有住的,我们干部就不能住!”
地震那天,光明村很多人在山上采花椒,因此躲过一劫。“花椒富了一方人,也救了一方人。”谭德军说,“过几天要慢慢开始组织村民生产自救,到安全的地点去采花椒。”
舍小家顾大家的副台长丁永权
灾情发生后,昭通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预案,迅速成立了新闻采访组、直播组、后勤保障组三个组。新闻采访组要负责采访报道、承担灾区一线和台里的后期编辑制作等前后方每天的沟通协调工作,任务重又辛苦。这个组组长便是昭通电视台常务副台长、党支部书记丁永权。
地震发生后,丁永权立即赶到了台里,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工作的累还能应对,但在丁永权的内心正忍受着煎熬。他老家位于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老母亲在地震中受伤、二弟被埋在废墟下生死不明……他把这些埋在心底,全神贯注投入到工作中。
同事们都劝他回家看看,他谢绝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当晚的两场特别节目直播结束,他赶回家时已是凌晨两点钟,母亲受伤,弟弟还没找到……
忍着悲痛,第二天早上,丁永权主持全台职工大会,对鲁甸地震进行全台总动员和工作安排。之后,他接到噩耗:二弟已遇难。
他舍弃了个人的小家,为了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完成了灾情采访报道重任,与同事共同确保了昭通电视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发布灾区的消息,传递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参与采写记者:王长山、杨依军、罗宇凡、浦超、吉哲鹏、庞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