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体育频道青奥会-正文
南京青奥会 留给世界最美背影(图)
//www.workercn.cn 2014-08-29 04:46: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关键词:

  青春 节俭 成长

  南京办赛简约不简单,城市与青奥共成长

  4年的筹办,13天的冲刺,南京在青奥大考中收获“完美无瑕”的评价。成功的秘诀,在于办赛理念的革新。组委会近一半员工是“80后”和“90后”、开闭幕式的演员99%是青少年、南京100所中小学承包文化小屋、2万名志愿者大多数是学生……坚持“青年人的赛事,青年人挑大梁”,让青奥会呈现独特的青春气息。“节俭”则是南京青奥会的另一标签。总预算相比上届压缩10%,35个场馆只有一个新建,其余靠改造或临建。更令人惊喜的是,青奥会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更多孩子爱上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得到锻炼,城市管理和运行更加和谐,因“青奥精神”而生的凝聚力让古都焕发生机。

  郑轶:南京办青奥会主张“不拼硬件拼软件”。很多场馆的看台、临时座椅、灯光都沿用去年亚青会设施。巴赫得知小轮车赛场座椅是从北京奥运场馆租来的,称赞“这真是好办法”。在南京,不只有志愿者这张“最美名片”,小到无线网络信号、打车、问路,都能感受青奥的温度。“后青奥”时代,因赛会改变的交通配套、体育场馆、绿化设施等将持续利用,火爆的体育实验室也成为“青奥遗产”。

  范佳元:南京青奥会展现了出色的大赛组织能力,一些温暖的细节尤其动人。赞比亚运动员查马在南京遗失了唯一的比赛用鞋,工作人员四处寻找但一无所获。听说这件事后,组委会送了查马一双新鞋,把小伙子感动坏了。菲律宾选手莫雷诺也很幸运,他差点因为没赶上班车而错过比赛。幸好有出租车司机把他送到青奥会指定酒店,志愿者又想办法安排“专车”送他到赛场。

  刘硕阳:是观看一届青奥会,还是成为青奥会的一部分?东道主南京人选择了后者。他们不仅仅是观众,更成为青奥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尽管青奥会期间经常下雨,但平均每天有数千人赶到体育实验室,只为亲自体验一把4个非奥项目。在万达广场等地举办的田径、橄榄球启蒙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参与。让体育精神感染更多人,这不正是青奥会留给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吗?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