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二代农民工忧心养家看病
几年前从广东回到四川后,徐超东和吴小兰夫妇就一直在成都青白江一家工厂上班。
“厂里有夫妻房,还是很方便。”吴小兰说,丈夫是操作工,负责加工热水器铝丝,经常加班。她在食堂干墩子工,虽然工资不高,但吃住全包,一家人还能聚在一起,也算值得。
而留在邛崃农村的父母和儿子,是夫妻俩拼命打工挣钱的最大动力。徐超东的父亲患肺气肿,常年吃药,母亲早年中风得了偏瘫,行动不便,18岁的儿子眼看即将升入高三。“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吴小兰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两人省吃俭用一年攒下的四、五万,除去给父母看病,儿子的生活费等开支,所剩无几。想到今后为儿子娶媳妇,还要花不少钱,她就充满了忧虑。
吴显奎是一家私人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长途,已经40多岁的他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干这行收入还行,就是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身体吃不消。”
生不起病,是吴显奎的最大感受。受胃病折磨,他看起来有些消瘦,“只要上医院输液,至少都要花上1000多。”公司没给他买社保,也就办不了医保。回资中老家,新农合报销金额低,又有层层程序,所以他最害怕生病,身体难受的同时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焦灼。可每月5000元底薪,加上各种补贴,能拿到七、八千元,充当家庭经济支柱的吴显奎还不得不咬牙干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看重上升渠道
与父辈们不同,大多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养家糊口和养老的负担和顾虑,比起收入来,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和上升空间。
高中一毕业,赵明就来到成都打工。不过两年时间,21岁的他已经先后换了三份工作,“没办法,都不合适。”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洗车场洗车,“位置比较偏僻,周围连个网吧都没有,每天回家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太无聊了。”干了不到3个月,他就跳槽到一家火锅店做了服务员,然而这份工作也没有为他带来多少快乐。每天将近10个小时,不停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很快就让他感到厌倦,“好像永远看不到头,也学不到东西。”
现在赵明在理发店做学徒,早上9点上班,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下班,他已经坚持了一年。这家理发店装修得十分典雅,干得好还能被选送到学校进修,赵明决定好好干下去。
无独有偶,同为90后,林永芳当过收银员,进工厂流水线做过绕线员,在服装店卖过衣服,都因为工作枯燥,没有发展前途而辞职。(王旭)
专家说法
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不敢花钱,生不起病,恰恰证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第一、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承担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由于受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的限制,往往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担忧的是医疗、养老、收入。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关注工作环境和未来发展渠道,更愿意留在城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延伸城市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免其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