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话剧《二马》很忙。一个月时间里,他们先后受邀在北京、深圳、澳门三地演出,老舍先生诙谐有趣又不乏黑色幽默的故事,借着演员精彩的表演在三地赢得无差别的热烈掌声。
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二马》,自2018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演出近60场,这一个月来则分别受到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艺术节、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的邀请,在北京、深圳、澳门三地演出。
老舍的作品一直以“京味、接地气”著称,而《二马》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背景元素不再是前门楼子、大杂院和钟鼓楼上空呼啸而过的鸽哨的“土”,而是伦敦街道、温都太太家和古玩店的“洋”。
本届澳门艺术节为了凸显国际性和多元化,剧目构成以海外及粤港澳地区作品为主,《二马》能入选,大概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文化交流意味。澳门土生土长的观众黄女士说:“剧中有一些话确实是听不太懂,但是联系剧情和表演也完全能够理解。剧中中英文化之间的摩擦与逐渐理解和融合的过程,值得我们思考。”
艺术节主办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二马》展示了中英两个古老大国在巨大差异下的文化碰撞,嬉笑怒骂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在澳门艺术节三十周年之际,‘一半北平,一半伦敦’的《二马》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门上演,更别具意义。”
《二马》经过两年多的打磨,频频亮相各大戏剧节,赢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突破,也成为北演打造戏剧品牌的代表作品之一。这突破的背后,体现了北演在原创戏剧制作上的精准定位和独特创作思路。(记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