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量APP被查,流量数据大跳崖
明星流量,水分何时能挤干?
动辄数千万播放量,全国平均每十人就有人转发过的微博……过去一段时间,流量明星社交网络互动数据的天文数字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自从明星蔡徐坤上亿次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后,近半个月来,大批流量明星的微博“人气”猛跌,真可谓“潮退方知谁在裸泳”。
顶级流量数据缩水近九成
此前“星援”APP幕后主犯供称,曾帮100多名明星“提高人气”。
曾经因“一亿转发”而震惊全网的明星蔡徐坤,在6月17日和18日发布的两条微博转发量均为20多万次。而他在6月10日之前发布的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量基本超过100万。由于微博在今年年初将转发量显示最高设为“100万+”,实际其热门微博转发量曾超三千万次。去年8月2日,蔡徐坤发布的个人歌曲《Pull up》转发量破亿,而2018年上半年全国微博用户才3亿多人,相当于每3名用户就有1人听过这首歌曲,但实际上这首歌曲的传唱度远未及此。从数千万次转发到20余万次转发,蔡徐坤的微博转发量只剩下一个零头。
另一位曾凭借2012年的一条微博创造“一亿评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明星鹿晗,今年3月分享了一张与明星邓超的合影,转发量达到91万次;6月12日鹿晗再次发布一张与邓超、陈赫的合影,无论是照片中的人物与原创图文形式都与前者相似,但转发量骤降至11万次,比之前缩水近九成。
此外,在电视剧《我的真朋友》开播之际,作为主演的明星朱一龙发布带有剧照的微博,转发量显示为“100万+”;仅过了1个月,在电视剧收官之日,也就是“星援”APP被查后第四天,朱一龙再次发布有关该剧的图文内容,转发量降为21万次,缩水八成。此外,记者随机浏览杨幂、张艺兴、孟美岐等明星的微博,发现他们的微博转发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为偶像粉丝无奈“刷量”
流量的“断崖式”下降触目惊心,但背后数据造假的水分实际上还没有被挤干。
“由于软件都停用了,轮博工作很缺人。希望大家养成手动轮博的习惯,一人有五个号就可以了。”某流量小生的“数据站”由粉丝自发组成,管理者常发布微博,号召粉丝手动“轮博”为偶像增加热度。他们口中的“轮博”是指用多个微博小号不断手动转发明星微博,以此推高微博转发量。在“星援”APP被查后,不少粉丝转而通过手动转发偶像微博,以防偶像数据太“难看”。许多明星的粉丝后援会、数据站等会向粉丝传达“轮博”任务,更有大量粉丝自发“做任务”。
作为某少年组合的粉丝,刚考完试的小叶近来已废寝忘食地“轮博”好几天了。她每天需要转发上百条微博,而这样的强度在粉丝群体中很常见。“这几天连梦里都是‘轮博’,一直在想我在转发时应该说点什么。”
尽管以“星援”为代表的某些刷量APP被查,但仍有粉丝使用机器刷量的软件。记者前天看到有明星的“数据站”发布了刷量软件“魔饭生”的下载链接和使用教程,指导粉丝们完成每日“净化”任务,刷掉微博搜索中和偶像关联的负面词语。在另一个名为“星小班”的APP中,粉丝仍可以付费批量转发评论明星微博,对不利于偶像的微博内容“一键反黑”。
对流量数据的过分追求,甚至“唯流量”盛行,让追星一族在“星援”APP倒下后仍未放弃数据造假。“很多时候选秀节目、品牌方都是默许甚至催粉丝做出虚假流量数据的。粉丝不刷不砸钱,喜欢的选手就出不了道。”一名粉丝坦言,自己是被裹挟在这场“流量游戏”中的,“其他家粉丝都在刷,我们不刷怎么能行?”
造假饮鸩止渴却难杜绝
“根据我们监测到的全网明星刷量情况,自从6月中旬星援APP被查后,刷量行为有所收敛。”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注意到,明星社交网络数据造假愈演愈烈。在他看来,“星援”APP被查,虽无法使流量造假行为消失,但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从事娱乐大数据“脱水”的曹永寿,深谙广告客户的心理。“他们渴望知道真相,即使某个明星看起来很火,也会觉得心里没底儿。”曹永寿打了一个比方,如果1万人各自注册10个账号,每个账号转发100遍,给人感觉似乎有1000万人在说话,但真实存在的只有1万人,“广告主关注的是能真正触达多少人,而不是明星发布的内容在社交平台上被转了多少次。”曹永寿介绍,数据公司可以通过发帖内容的雷同、频次时间等行为习惯、账号社交关系等维度判定数据的真实性。在将粉丝刷出的无效数据量去除后,最夸张的一位明星热度竟有98.37%是刷出来的。
“其实大家对流量有一个美丽的误会,粉丝希望广告主看到自己的偶像很火,因此努力刷量;广告主希望更多粉丝参与传播,默许这些行为;但流量不是越多越好,超出限度就会对各方造成伤害。”曹永寿直言,无关的粉丝圈外人如果看到某明星的信息次数过多,反而容易对其产生反感。粉丝刷量行为被曝光,也会对偶像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曹永寿认为,片面追求流量数据的惊人,无异于饮鸩止渴。“所谓的热度并不能为广告主带来真实购买,找到与品牌调性和消费群体匹配的明星才是正道。明星带来更好的作品,才能拥有生命力。”他期待行业规则不断完善,“造假行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可能还有,但如果造假者受到惩罚,商誉大打折扣,违规成本越来越高,行业就会走向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