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娱乐头条

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2019-10-17 08:42: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10月16日电题: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新华社记者郎秋红、孟含琪

  70载光影变迁,于笔墨间流淌。日前,“新中国电影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25封书信手稿。

  这些手稿的内容集中在电影创作上,有汇报有指示,有建议有探讨,有兴奋也有迷茫……

  穿越一张张薄薄的、有些泛黄的信纸,新中国电影人筚路蓝缕,一路走来。

  全民关注拍电影

  “水华同志,二婶放走喜儿,照理黄家必然追究,是否该设法让二婶洗脱掉这个‘放走’的嫌疑……打手们围绕着苇地,想要进去搜……这里是否可以向苇地里放一排枪……”

  这是军歌词作者公木写给电影《白毛女》导演水华的信,当时他已经是著名诗人。在《白毛女》创作中,虽然公木只是负责一段歌词的创作,但拿到剧本后他仍然仔细阅读,并对剧本情节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

  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电影作为最受群众欢迎、传播最广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全国关注。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光临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都曾经来过长影,《五朵金花》就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创作而成的。

  当时,群众对电影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次展出的信件中,有一页稿纸上写满了成语和短句。张光临告诉记者,这是1959年拍摄影片《笑逐颜开》时公开征集到的片名,共44个,其中一半都是从百姓中征集的题目,如“鲜花怒放”“女工之歌”等等,代表了群众的智慧,也体现了群众参与电影创作的积极性。

  让英雄唱主角

  “王成孤军作战,目标太大了,反复动作太多,敌人显得怂包了,应该再真实些。”“影片用小说原名《团圆》不好,你们改成《英雄儿女》和内容还比较接近。”“关于认不认女儿,王文清内心还是要认,这样表现了我们军高级干部还是理智的……”

  这份导演武兆堤写给时任长影厂长苏云、袁小平的信件,汇报了时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等对影片《英雄儿女》提出的修改意见。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部经典之作的打磨过程及创作者和审看者对英雄的理解。

  讴歌英雄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内容。过去70多年间,长影塑造了董存瑞、李向阳、王成等一系列银幕英雄形象,激荡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

  在王成这一角色选角时,导演武兆堤选中了刘世龙,但当时,长影剧团还推荐了另两位演员。同他们相比,刘世龙显得个头矮小,也有些土气。听说武兆堤要定刘世龙演王成,一些人觉得在开玩笑!“刘世龙?让他演一个战士还差不多。”

  可武兆堤坚定地说:“我就是让他演一个战士。”

  他告诉刘世龙:“我不想塑造一个英雄,我要塑造一个普通的战士形象。你千万不要一出来就作英雄状给观众看。”

  在拍摄“向我开炮”这一最经典的场景时,地上布了100多个炸点。实拍时,炸点起爆,刘世龙完全融入到“我是王成”的情境中,闭着眼睛往火堆里钻,眉毛、鬓发都烧着了,胳膊也烧起了泡。

  “向我开炮”这个镜头,一遍拍摄成功。王成,成为几代人心中的英雄。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边境战斗结束后,长影大门口来了几位军人,点名要见“王成”。见到刘世龙后,他们说:“王成同志,在战场上,我们是喊着你的名字冲锋的!”

  以“匠心”拍电影

  在展馆展出的众多文字书信中,几张绘图手稿格外引人注意。这是长影摄影师孟宪弟为电影《自有后来人》手绘的摄制平面图。不同的场景,摄影机应该摆在哪个位置,采取何种角度拍摄,标得一清二楚。

  建国初期,物质匮乏,设备落后,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美术师,开拍前常常要通过创造,一笔笔勾勒出一个个拍摄场景。

  著名摄影师王启民曾给厂领导写了封长信,信中披露了他对即将拍摄的《兵临城下》的前期准备和实拍环节的详细思考:

  “希望能有二台汽车发电机……就是晴天拍摄时,我也想利用灯光补助人物副光,而不使用反光板,反光板只用在后景。这对演员的近景、中景表演很有好处。”

  张光临说,当时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很粗糙,拍出来的影片总有一种白茫茫的感觉,但王启民通过自己的摸索,将光影效果用到极致,把黑白电影拍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摄影理论,至今仍是电影学院的必备教材。

  新中国电影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多投入?在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期间,有一场钢水溅出的场景,当时摄影师包杰的衣服都被烧着了,因为用的是手摇摄影机,他人不能离开,于是助理赶紧用一件湿大衣披在包杰身上为他灭火,可助理的身上也着了火,工作人员就一个接一个得为前面的人灭火,直到这个镜头拍摄完成。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新中国电影人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永远是长影的宝贵财富。”张光临说。

编辑:郭丽娟
 
 

娱乐头条

  • 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70载光影变迁,于笔墨间流淌。日前,“新中国电影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25封书信手稿。这些手稿的内容集中在电影创作上,有汇报有指示,有建议有探讨,有兴奋也有迷茫……穿越一张张薄薄的、有些泛黄的信纸,新中国电影人筚路蓝缕,一路走来。
    2019-10-17 08:42:36

  • 施南生获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

    施南生是香港著名电影人,资深经理人、出品人,监制、出品过《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新龙门客栈》等众多经典影片。近些年,她同样拿出了《狄仁杰》系列、《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西游伏妖篇》等不俗的商业成绩。
    2019-10-17 07:55:43

 
 

精彩图库

  • 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开幕

    2019-10-16 07:11:59

    以“光影熠福,丝路扬帆”为主题的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4年,由陕西、福建两省轮流主办。

  • 中国影片获第四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特别奖

    2019-10-15 08:13:49

    10月1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评委会成员和获奖影片代表出席第四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 第四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金树节)13日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中国纪录片《黄河尕谣》获组委会特别奖。

  • 黄轩杂志封面 光影大片尽显高级质感

    2019-10-12 09:17:06

    近日,黄轩登上《风度men’s uno》银十封面,这也是他连续第四年登封《风度men’s uno》。

  • 纪录片《之江故事》举行全球首发仪式

    2019-10-10 07:16:43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解读中国工作室制作的纪录片《之江故事》在北京举行全球首发仪式。纪录片《之江故事》记录了英国上议院议员麦克·贝茨和夫人李雪琳,用一个月的时间从杭州至温州徒步旅行的精彩故事,以丰富生动的徒步影像和诙谐有趣的语言,传递出生机勃勃、活力洋溢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 儿童剧《愚公移山》亮相国庆假期

    2019-10-09 09:54:25

    儿童剧《愚公移山》在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议中心上演,吸引众多孩子观看。该剧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寓教于乐诠释愚公精神,生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 《我和我的祖国》欧洲上映创多项记录 华人观影热情持续高涨

    2019-10-04 13:22:50

    10月3日晚,德国柏林CinemaxX影院一场加映包场《我和我的祖国》开映前,观影的留学生和本地华人与中国国旗合影。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季尾》:展现青春题材的新切口

  • 优势栏目

    《女儿2》徐璐张铭恩透露公布恋情原因...

  • 优势栏目

    《跨界喜剧王》第四季 倪萍演绎“女版...

  • 优势栏目

    《星光行动》助宣恩产业增收 节目首播...

  • 优势栏目

    到大栅栏三庆园听京剧三庆班的故事

 

娱评

  • 正在盛放的中年女演员何须焦虑

    中年女演员成为热议话题,源于去年《我就是演员》节目中,杨蓉说出的一席话——“请你们多给30+、40+的女演员一些机会”。
  • 综艺创作要挖掘人文之美

    文化润色之下,不同题材的综艺繁荣迎来新气象,也标志着娱乐性与文化性并重将成为综艺发展的大势。要以小切口撬动社会文化的大格局,内嵌其中的“杠杆”是什么?答案就是“人”本身。
 
 

新闻排行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