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国庆档为何在今年诞生?
纵观今年整体的国庆档票房现象,一方面,受国庆氛围影响,公众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献礼片成为情绪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国庆档是各大电影公司的一次集体发力。
张充告诉记者,从三部献礼片背后参与投资制作的电影公司来看,三部电影出品发行阵容均有影视巨头坐镇。据不完全统计,除去部分重叠电影公司,三部献礼片背后涉及的出品、发行、营销公司等超过90家。这其中博纳影业与阿里影业形成的搭档组合成为档期内最重量级玩家。本次国庆档最大的赢家是博纳影业+阿里影业,这也是一次传统巨头与互联网公司的共赢。
博纳作为传统影视巨头之一,从2016年《湄公河行动》开始瞄准国庆档,2017年国庆档推出的《追龙》,2018年推出的《无双》,都在档期内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博纳专注高口碑主旋律电影,2018年春节档《红海行动》继《湄公河行动》之后成为博纳新的代表作。这次参与《我和我的祖国》与《中国机长》,成功拓宽了献礼片的内容类型与票房体量。
而阿里影业作为互联网电影公司,本次国庆档在内容出品与电影宣发两方面采取双线驱动,在上游出品制作上,阿里影业与博纳影业合作,将局面做大,两位巨人齐心合作、实现共赢,精雕细琢出精品。在下游宣发方面,阿里影业则通过旗下宣发平台灯塔、用户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进行造势,实现票房转化。如阿里影业作为主要出品方的《我的祖国》与《中国机长》,前者通过灯塔联合线上淘宝、天猫、微博、优酷、抖音、微信、淘票票等平台进行流量曝光。数据显示,灯塔协同天猫品牌共振,启用“万店齐发”联动4亿+曝光资源,实现了2000万+的品牌“粉丝”覆盖。
从在澳门科技大学读电影管理博士,到成为中国传媒大学讲师、北京联合大学影视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这些年张充一直在从事电影史、电影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在他看来,要把这次出现史上最强国庆档的文化现象放在整个电影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他说:“一方面,国庆档博纳影业与阿里影业的合作,为电影市场提供了些许启示。在电影行业面临寒冬、国产片热退潮之际,传统巨头与互联网电影公司的优势互补是市场提振的有效方法之一,献礼片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任务’类型电影,而将在商业市场的辅助下,达成家国情怀渲染与商业票房变现的双赢。另一方面,今年国庆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也带来了祖国民众爱国情绪的高涨,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国家的文化自信,电影作为最好的文化产品之一承担的就是这份文化自信,国庆档三大主旋律影片的一起发力并获得空前成功离不开百姓的支持,更是祖国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今年国庆档三部最重要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但是在各种媒体上,对这些电影的瑕疵与不足的讨论之声也很多。
在张充看来,《我和我的祖国》在全明星阵容的基础上,首次用分段叙事的手法尝试了七位导演的“同题创作”。影片邀请了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不同风格的导演,这些导演有的是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有的则是“新生代”导演,不同年代的知名导演分别拍摄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与祖国命运相关的七个小人物故事,不同的导演都有着不同的“粉丝”与受众群体,基本上可以解决以往观众因年龄阶层差异而导致的“众口难调”问题,加之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使《我和我的祖国》在最大的程度上确保了自己在国庆档不可撼动的冠军地位。纵观影片7个小故事,七位导演、七个年代、七种风格定格了共和国关键的7个瞬间,组成了时长155分钟的《我和我的祖国》。这七个故事内在串联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在艺术创作上,每个创作者都以最大的诚恳的态度来写这些故事,将小人物的故事融入大时代下的主旋律,它也体现了一些新的创作观念,找到更小巧的视角去表现宏大历史事件。片中如香港回归、北京奥运、大阅兵等,都是祖国的伟大时刻,但作品对大事件都做了相对虚化的处理,突出了最核心的根本──普通群众,故事的根本也如此,必须落实到人的身上,影片的聚焦点在普通人身上,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故事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从而实现票房的井喷式的增长。
基于2018年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影片改编自著名的“川航迫降”事件,这一事件在影片拍摄之前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著名事件,在如此高知名度事件的前提之下,影片在改编之前实际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自然粉丝”,在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创作改编方面,因其没有明显的说教反而以情感传递,真实事件、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导演刘伟强作为一名成功的香港导演,也将许多港片元素植入到了本片之内,诸如紧张的情节设置,紧凑的高速剪辑等等。《中国机长》的视觉效果评分也要高于《我和我的祖国》,表明了影片相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而言有着一定的优势。不过在口碑上,《中国机长》没能逃脱下滑的趋势,豆瓣评分从7.4滑落至7.0,“内容注水”“无关人物多”“不符合常识逻辑”成了影片的主要槽点。
再来观察《攀登者》,张充表示,预售票房上,《攀登者》的1.54亿还未与1.71亿的《中国机长》,2.46亿的《我和我的祖国》拉开太大差距。但在影片首映之后,单日票房则持续呈下降趋势,排片率也下降很快。口碑下跌是《攀登者》票房遇冷的最大原因。《攀登者》的豆瓣开画评分为7.0,截至10月8日跌至6.7分,在三部电影中垫底,超半数的用户给了三星及以下。
如果说《中国机长》的问题是“注水”,那么《攀登者》的问题则是“跑题”。
在前期营销中,《攀登者》主打的噱头,是由中国攀登者用血肉之躯迎战狂风暴雪,征服珠峰的热血。然而在影片中,却出现了大量与“攀登”主线无关的感情戏份,让《攀登者》变成了“珠峰之恋”。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进影院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其宣称是“中国首部登山冒险题材电影”,其原型很多人认为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搭人梯”完成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宣誓中国主权的故事,也有人认为原型是中国登山家夏伯渝不断坚持征服珠峰的故事,但实际成片的故事的重心却放在1975年的那次登山,观众原以为会看到登山队员为宣扬国威而奋发向前的风采,看到为宣示主权而与大自然抗争的登山队员,没想到最终看到了“为了爱情而奋勇登顶”的励志故事。爱情的戏份太重是本片最大的硬伤,导演原本想通过情侣之间的生离死别来实现登山的悲壮,但却因此拉低了影片的格局,先前的登山队的事迹给予了观众太多的期待,但实际成片却与最初的期待相差太大,票房成绩自然也没预期的好。
从这点上来看,潜心改编一个符合逻辑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感人至深甚至能够不断传颂的故事,才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重要核心。不过,瑕不掩瑜,从整体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都是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拓宽了主旋律影片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是值得肯定的。
分析中国主旋律影片和献礼剧的历史,张充表示,从历史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大概描绘出一个中国主旋律大片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可能也是今后国庆档影片的方向之一,那就是从关注事件到关注人物,从描画伟人转变为描绘普通人,而这些的基础,其实是主旋律电影从“说教”到“讲好故事”的变化,从情感上先打动观众,再实现宣传的目的,可以说中国主旋律电影越来越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并且回归到电影创作规律本身。-->本报记者 胡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