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影院复工首映片《第一次的离别》
秦晓宇坦言,经历了这次疫情,观众其实有很多离愁别绪。他认为,观众与电影院分隔这么久,《第一次的离别》的情愫特别适合在此时放映。
2020-07-23 11:11:02 -
北京影院准备好了,观众请入场!
随着7月21日北京市电影局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4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全市影院这次终于进入真正的复工倒计时。
2020-07-23 07:18:22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彭雅
7月22日,是电影《第一次的离别》上映的第3天。目前,该影片正在长沙热映。
当日,该影片总策划、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汪涵,影片监制、制片人秦晓宇在长沙接受媒体采访,解读了这部影片选择在影院复工首日公映其背后的含意。
久别盼重逢,《第一次的离别》的情愫正应景
秦晓宇坦言,经历了这次疫情,观众其实有很多离愁别绪。他认为,观众与电影院分隔这么久,《第一次的离别》的情愫特别适合在此时放映。
据介绍,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历时3年精心打磨,以新疆男孩艾萨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之间动人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对母亲那份感人至深的感情。片名中的离别二字,是“牵着手”的,微妙地表达着“久别盼重逢”的意味。
“这部电影传递着一种温暖治愈的情感,包括对未来抱有坚定的希望和信念,我认为这种希望和信念很重要。”在秦晓宇看来,《第一次的离别》选择在影院复业的首日放映,意在为观众带来一场纯真美好的光影治愈之旅,并以此表达对电影院的想念与支持。
汪涵透露,《第一次的离别》的导演王丽娜曾经在湖南求学。毕业后,王丽娜将摄像头对准了家乡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纤弱的年轻女孩子,带着仅有5人的小团队,用坚韧的意志做出了这部电影,并相继在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大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认为,这部影片就是她献给家乡的一首诗篇。”
汪涵表示,在《第一次的离别》公映前,他曾为售票做了一场直播活动,结果令他很惊讶。“我完全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近2万张电影票就被抢光了。看来大家还是很期盼重新回到那个叫做‘电影院’的地方。”
“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次离别,有些离别再也没有办法重逢,令人潸然泪下;有些离别是暂时的,还有重逢的机会。就像我们与电影院,离别170多天,现在终于重逢了。”汪涵认为,在电影院观影和在家观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在家观影会比较随意、自在,前往电影院观影,仪式感和浪漫感会更浓厚,而这种感受是在家观影无法比拟的。
鼓励方言创作,原声电影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
作为一名“语言保护者”,汪涵不仅在湖南发起方言调查“響應”计划,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同时,他也是“足荣村方言电影节”的联合发起人。
据了解,“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聚焦方言电影创作,以保护和发展方言文化为宗旨,支持并奖励电影从业者用方言进行多元的艺术创作,扶持方言电影的成长,提升方言电影的社会影响力。现场,有记者问汪涵,长沙是网红城市,越来越多的电影来长沙取景,今后是不是会有关于“湘方言”的电影出世。
汪涵信心十足地点点头,他说:“我记得,有部叫《杨梅洲》的电影,里面的语言就是湘潭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喜欢原声电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看原声电影,因为原声完全展现了演员的情绪,再优秀的翻译,再优秀的配音,跟演员在自己的母语环境当中说的状态还是不一样的。”
秦晓宇是“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透露,足荣村是一个小村庄,电影节就是在这个小村庄里举办的。他说:“农村的孩子,与电影接触的距离更遥远,这个电影节办到小村庄里,就是想让方言落地。各式各样的方言都是在中国的乡土大地上衍生出来的,举办方言电影节是为让方言绽放生命的活力。”
据了解,电影《第一次的离别》还寓意着“谢谢你陪我长大”的深层次含义。秦晓宇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们说一声“谢谢你陪我长大”。他说:“因为观众是陪伴着中国电影一起成长的,没有观众对电影的期许和热爱,也就没有中国电影的成长。”
秦晓宇坦言,经历了这次疫情,观众其实有很多离愁别绪。他认为,观众与电影院分隔这么久,《第一次的离别》的情愫特别适合在此时放映。
2020-07-23 11:11:02
随着7月21日北京市电影局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4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全市影院这次终于进入真正的复工倒计时。
2020-07-23 07: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