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魔兽》是一部昂贵、高幻想的史诗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类作品《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影片的野心、设计甚至是当中的政治学都值得赞赏。但是它却有点《异星战场》的味道。正如这部2012年扑街的史诗巨制一样,《魔兽》带有70年代奇幻艺术的色彩,缺乏明星效应,是一部复杂、术语过多、诚恳却致命的战争史诗。
《魔兽》有太多故事要说,然而我们无法真正融入到剧情中去。在《指环王》里,我们有夏尔这个霍比特人的田园牧区作为所有人开战的背景。然而在《魔兽》里,除了暴风城的皇家城堡、术士的高塔和史诗般的战场外,我们几乎看不到艾泽拉斯的其他风光。影片使用了大量的CGI技术,并偶尔会与电影的实景元素进行尴尬互动,但这只会把观众推得越来越远。影片花了很多力气在这场壮观的打斗场面上,但是打斗画面在某种程度上太不真实,很难让人感受到这场斗争的热血氛围。
归根结底,《魔兽》的问题在于游戏本身。导演邓肯·琼斯作为一个职业魔兽玩家,显然想把对魔兽的爱灌注到电影中,不过这一切是否值得还是存在疑问的,电影薄弱的剧情太过致命。
GQ智族:《魔兽》的问题是,它根本摆脱不掉那些愚弄人的奇幻本质。影片的对话包含了太多神秘又看似合理的词汇,而且至少有12个主要角色在争夺空间。这一切如果以电视剧的形式来表现效果会更佳,而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只能把时间留给那些最重要的台词,以及一些陈词滥调。《魔兽》和《X战警:天启》一样,需要再好好看看它的剧本。虽然导演邓肯·琼斯已经对这个游戏世界做了强大的改编,但是却没能通过大银幕对游戏做出完美的诠释。
英国《每日邮报》:《魔兽:起源》的所有功劳都要归于导演邓肯·琼斯,他为我们带来了壮观的打斗场面,可我还是对这部影片表示担心。引用丘吉尔的"The End of the Beginning"演讲中的话说:“这不是结束,甚至这也并非预示着结束的序幕已然到来,但或许,这就代表着序幕的终结!”
以上是欧美影评人们对《魔兽》的一些评价,Indiwire更堪称是其中的“毒舌之最”。不过反观游戏媒体对影片的评价,情况似乎也不乐观。
以欧美宅男为服务对象的Kotaku游戏资讯网站评价道:《魔兽》几乎没有可取之处。这部电影缺乏灵魂,表演平庸,剪辑混乱,台词大多都是陈词滥调。影片中兽人和人类都说起了英语,但是电影却通过一种笨拙的转变,试着说服观众兽人其实说的是兽人语!?这个做法很不明智。
《魔兽》和大多数游戏改编电影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暴雪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往往充满了各种玩笑和幽默,暴雪的开发人员也一直很热衷愚人节的玩笑。他们很擅长和玩家们做一些有趣的互动。但这部电影中没有表现任何这些有趣的细节,哪怕是一些你在游戏中点击过千次万次的单位。
也许影片故事的切入点就是错的。《魔兽》以一群邪恶的兽人部落作为开场,介绍了主角杜隆坦和他的妻子。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我们就被一些游戏术语所淹没,即使是游戏爱好者也没法立刻理清术语的含义。
《魔兽》坚持一个一个介绍角色,但没有一个角色是赏心悦目的。比如法师卡德加,他在游戏中比在电影里要有趣的多,而对于守护者麦迪文的动机和行为,影片也没有清楚作出解释。片中还涉及了暴风城的国王、王后,并给了其他兽人太多上镜的机会。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对主角做进一步的刻画。太多人物,太多无意义的对话,太多次要的情节,并且观众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关心这些人。
比如迦罗娜这个角色,那愚蠢的小尖牙,让她的表现很可笑。迦罗娜的戏份很重,她半兽人的身份看起来像是要给人族和兽族带来和平,但是角色塑造太失败。宝拉·波顿演得太烂,毫不掩饰的平淡。选择一个比宝拉·波顿更优秀的女演员说不定会更好。
古尔丹无疑是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但也没能符合游戏原型。古尔丹吸取囚犯灵魂的画面还是很酷的,但这个角色在电影中竟然从没受到任何威胁。影片从没有解释古尔丹和他的兽人军团攻打人族的目的和代价是什么,或者解释一下这场战争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