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不用煽情 真实故事已催人泪下
——上海出品《在一起》融合“艺术与真实”引好评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在十一黄金周,“上海出品”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播出的全剧到达率为15.326%,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为1.045%,豆瓣得分高达8.8分,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15.8亿,收视口碑双丰收,直到现在,回看用户规模始终位列第一。
昨天下午,《在一起》专家研评会在京举行。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在一起》用近乎白描的创作,为中国留下了一部研究这段历史不可不看、不可不问津的影像记录。”
真实 致敬平凡英雄
“观众的好评里有一个词高频出现——真实,而且最大的一份认可来自武汉人。”高璇在昨天的研评会上说,她是其中《摆渡人》单元的编剧之一。
《在一起》取材自不同行业抗击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通过《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10个故事单元,刻画了武汉医疗工作者、各地援鄂医疗队、外卖小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解放军医疗队、广大武汉居民等平凡英雄群像。涓滴汇海,共盼春来,剧中的动人时刻铸就了感人至深的荧屏瞬间。
这些剧中人物都有原型。例如,《生命的拐点》单元以疫情最初来袭时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故事背景,张嘉益扮演的是江汉医院院长张汉清,他的原型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摆渡人》单元中,外卖小哥辜勇实则融合了两类人,白天是外卖骑手,晚上是志愿保障司机。角色原型滴滴司机王利说:“这次的经历让我知道没有谁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表示:“正如一位编剧所说,我们不需要编,我们只是把我们最感动人和事‘织’起来。《在一起》就是以伟大的抗疫精神为经纬,用真实的细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织就这幅全景式的抗疫斗争的感人长卷!”
艺术 匠心加上情感
除了真实性之外,作为一部让观众热追的剧,《在一起》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值得称道。
“抗疫”本身就充满泪点,仅凭新闻就可以让观众泪湿眼眶,而《在一起》并不刻意煽情,甚至可以说是克制。《摆渡人》里坚守自己岗位战斗的武汉外卖小哥辜勇,以一句“她是我奶奶”戳中观众心的泪点;《救护者》里通过一系列长镜头将黎建辉刚深入一线救护工作中的紧张和不适应,以及医院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残酷是抗疫的底色,但也不乏《方舱》中大家转变心境协同抗疫的温馨……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宣传处副处长沈闰州表示:“《在一起》不仅是对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感人的点点滴滴回顾与呈现,更通过艺术的手法告诉全世界,为什么我们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一个没有秘密的故事,居然还能让观众在电视机前流泪观看,创作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更加真诚的艺术匠心和更为饱满的情感灌注,写出了不同于新闻真实和纪录片真实的这场伟大战疫中的人与事。”
创新 展中国凝聚力
当年策划,当年完成剧本,当年摄制,当年播出……《在一起》也展现了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凝聚力。《在一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耀客传媒、尚世影业联合出品,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给予大力支持,参与的主创均为国内现实题材创作领域的一线人员。
不仅时间紧,而且任务重。《在一起》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冬季,可是拍摄期间天气已越来越热,“反季节”拍摄成为的最大难题: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演员们往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雪地靴,再套上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场戏下来就是满身的汗。另外,春天的满城绿意,也是拍摄中极难规避、需要大量特效去进行后期擦除的“穿帮”之处。此外,为还原真实,演员们基本都是素颜出演,很多戏份更要戴上口罩拍摄,几乎全程只能靠眼睛演戏。在众多困难面前,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在昨天的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认为该剧继承了中国电视剧记录时代的优良传统,“从中国电视剧诞生之初时创作的《一口菜饼子》到《党救活了她》,再到《一朵永不凋谢的红花》,这些作品里都具备新闻纪实、报告文学等特征。”同时,展现“小人物”的英雄壮举,丰富了电视剧对于英雄的塑造方式。郦国义说:“今天的文艺创作者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而这场伟大的抗疫人民战争就是一部人民创造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