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一本好书》第一季视频总播放量5亿,豆瓣评分9.2,新上线的第二季口碑升至豆瓣9.3分,已经播出的三期《红岩》《骆驼祥子》和《红字》播放量已接近1亿。文化综艺近年来凭借融媒体手段在节目形式上取得突破,迎来口碑与热度双丰收,逐渐受到更多年轻人喜爱。
1
“荐书”手段比日韩丰富
以“一本好书”为中心,通过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为现场及屏幕外观众带来沉浸式读书体验,加上王劲松、高亚麟、喻恩泰、李诚儒等演技派明星阵容,《一本好书》将经典名著的内容“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书中的精气神和价值观也传递到观众心中。此外,嘉宾从现代视角加以讲解,将观众从剧情中抽离,从而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解,吸引观众在观看节目后主动阅读。《一本好书》导演关正文称,在进行书籍选取时,相比是否属于“必读书单”,能否转化为“大众营养资源”更为重要。
在日本和韩国也有通过介绍书籍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但形式相对单一。日本NHK电视台2011年推出《100分的名著》,节目至今已讲解《君主论》《源氏物语》等百余部名著。此外日本TBS电视台推出的《国王的早午餐》中,嘉宾阅读相关书籍后分享读后感,以此吸引观众阅读书籍,了解相关文化知识。韩国也不乏此类综艺,2001年的《感叹号》拉开韩国“读书类文化综艺”序幕,节目中主持人走上街头向人们推荐韩国古今文学作品,号召人们多读书,贴近本国传统文化。今年韩国tvN电视台的《近期书房:给您读书》邀请韩国著名历史讲师偰民锡担任主讲人,推荐书籍的同时深度解析其中内容。
2
文化综艺进入融媒体时代
从《百家讲坛》(2001年)开始,中国国产文化综艺已经历数次创作模式进化,不变的是对经典文化的呈现。《百家讲坛》请学者教授对经典文化进行再解读,并带动“传统文化热”。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等以诗词歌赋为主题的文化 综艺再次掀起新高潮。随着互联网时代视听媒介多元化发展,文化综艺进入更加多元的融媒体时代。文化综艺融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是高口碑文化综艺大量涌现,并且类型多样。例如以汉字、诗词背诵为主要形式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以VR技术进行国宝展览的《国家宝藏》,结合时尚和文创元素的《上新了·故宫》等。
文化综艺还有另一种新模式——明星嘉宾+内容创新。此前文化类综艺嘉宾多为“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如今更多采取“专家+明星+素人”模式。例如《国家宝藏》由明星、文物保护专家共同推介国宝,并由明星演 绎国宝故事,利用剧情吸引观众,由素人负责解说,多角度满足观众求知欲。另一方面,轻科普路线、历史情境表演等方式,为传统文化赋予年轻气息,更便于观众接纳和理解,最大限度发挥融媒体优势。例如《上新了·故宫》请明星解读故宫历史,并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创新传承故宫文化。
3
从传统中寻找差异化
随着文化综艺进入新上升期,年轻人群体成为文化综艺的潜在客户,但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一本好书》第二季除了第二期播放量突破3000万外,剩下的几期都保持在2500万左右,与《奔跑吧》《中餐厅》等娱乐性综艺相比差距不小。当文化综艺逐渐出圈并出现同质化现象时,如果缺乏模式创新,观众的新鲜感就会逐渐消退。
面对当今文化综艺面临的困境,《一本好书》导演关正文直言,文化类节目不能只跟热点,在节目内容的选择和改编上要与专业人士合作,保证内容质量才能保证流量。而对于流量明星是否能够为文化综艺带来转机,关正文称,流量明星确实能够吸引观众,但需要与综艺中的人物角色融合,会演戏才能发挥表现力和自身魅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各类视频节目收视率和观看人数均有所下滑,《一本好书》等文化综艺关注度下降也属正常。经历港台、欧洲和韩国模式后,如今各类文化综艺代表我国综艺发展的第四阶段——有本土特色的原创模式。该阶段我国文化综艺模式原创能力仍有待提高,未来需要根据年龄、职业、性别等划分不同受众群体,制作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内容,贴近当下文化消费市场实际状况。虽然文化综艺节目形式层出不穷,但不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差异化审美,才是文化综艺突围的根本。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