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南
现象级网剧《隐秘的角落》收官,舆论场热度久久不散,很多观众一边当“自来水”推介这部作品,一边津津有味解读剧中情节,这种场面真是久违了。
以当下通行的流量逻辑看,这部好剧其实属于“非典型”作品,演员无一流量明星,营销宣发几近于无,没有话题炒上热搜,上市结局多半应是凉凉的。但《隐秘的角落》一炮而红,不能不让人重新审视影视市场的大气候。
作品靠品质征服观众,道理再简单不过。但《隐秘的角落》走红在当今环境中仍属“爆冷”,反映出市场“高量低质”的惯性并未彻底改变。“快”“利”二字之下,一些编剧想的不是打磨剧本,而是如何注水;一些演员想的不是磨炼演技,而是话题炒作。影视市场陷入了一种撕裂的尴尬:观众日益挑剔,资方粗制滥造。对此,一些从业者无心反思,将此甩锅于中国市场“导演差”“编剧少”,放话“垃圾观众多导致垃圾电影多”。
近些年,大批流量电影被骂扑街,《我不是药神》《隐秘的角落》等“非典型”作品火出圈外,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鲜肉+IP=成功”的公式日渐失灵,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正在复归。其实,当卢米埃尔兄弟拍出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时,影视作品就注定了因观众才有存在的意义。剧情逻辑自洽不拖沓,演技融于情境不做作,场景对照立意不虚假,才能圈粉观众,这是颠扑不破的铁律。所有好作品的秘诀,就是一切要素围绕着“讲好一个故事”发力,而非搞些乱七八糟夺人眼球的东西,这也是所有创作必须遵从的常识。
中国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智商是在线的,大家能够品鉴出什么是好作品,会毫不犹豫地为触动人心的作品打出高分,会真心实意地为忠于演技的演员送上掌声,因为他们在推动行业的评判标尺,回归本该坚守的刻度。相关从业者应该有一叶知秋的敏感,认识到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剧,一切靠品质说话的“拐点”悄然来临,更多好剧将从“角落”里崭露头角,流量拼盘的大杂烩则会越来越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