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叶 星
说实话,我是个不愿意“跟潮”的人,无论是吃穿用行,还是读书观影,“首发”“首映”这样的时髦一直离我很远。这次也一样,虽然作为影院复工后最早上映的影片之一,《八佰》很火,但于我而言,还是更愿意观看那些早已经过时间淘洗、真正经典的影片。何况,对于像“淞沪会战”这样异常屈辱的“血泪史”,我有种本能的抗拒,似乎一旦触碰就会像揭开陈年伤疤一样,重又感到痛彻心扉。
但今天不一样,耳边响起的警报声再一次提醒人们,今天是“九一八”,是国耻日。重温历史,是为了不忘过去,昭示未来。
从影院中走出来的那一刻,炫目的阳光让人感到有些恍惚。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就像片中的戏班班主说的那样,同样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是他们的义无反顾,才让我们有了今天和平的阳光。
80多年的历史不算久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记得清楚。我为自己曾经的刻意回避感到惭愧。因此,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到影城观看这样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片,对于我来说,可谓正逢其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八佰》的故事大家大多耳熟能详,以前也曾有相关内容的影视片,关键是看编创人员如何从今天的视角去呈现和表达这个故事。讲故事是导演管虎的强项,特别是通过一系列小人物去展现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他的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在当代导演中显得弥足珍贵,相信看过《上车走吧》《斗牛》《老炮儿》等片子的人都能体会。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影片无论是摄影、情节、画面还是音效都非常震撼,影片中小人物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令许多影迷热泪盈眶。虽然个别情节与史实略有不符、有些人物塑造稍显唐突,但按照历史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这也是见仁见智的。公允地说,管虎这本构思了10年的剧本无可厚非,再一次证明了一位出色的导演,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
影片聚焦苏州河两岸,一边是英法租界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夜上海”景象。一边则是硝烟弥漫、枪炮声不断、残垣断壁宛如地狱的鲜明对比。舞台中央的四行仓库就像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映照出八百壮士的英勇不屈、上海市民的同仇敌忾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冷血凶残、国民党高层的软弱摇摆、英美列强的首鼠两端。
战争片的主角应该是英雄,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管虎没有低估观众的评判力,一如既往地抽丝剥茧到社会最底层,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舞台上考量,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跟着他们,有时惧怕、犹豫甚至退缩,最后在受到鼓舞和激励后变得勇敢、坚定和无畏。事实上,绝非所有的战士一上来就如团长谢晋元一样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保卫上海的,英勇善战的朱胜忠和陈树生,倔强执着的羊拐,先怂后勇的端午和老铁,精明畏缩的老算盘,狡黠怕死的老葫芦,这些身世不同、性格迥异的小人物才是当时军中的典型代表。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欧豪扮演的端午。“我在老家读过私塾,没去过县城,我就想看一下上海长什么样子。”正值青春期的端午也曾向往过河对面的灯红酒绿和窈窕淑女,甚至不惜泅水过河当逃兵,但遭遇日寇偷袭时还是果断地报警。从他听山东兵说关二爷是兄弟情义,“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时的表情;从他在对岸民众崇拜的眼神中读懂英雄的含义,自愿返回四行仓库不再当逃兵时的坚定;从他被子弹擦破脖子吓得大喊大叫的胆怯,到护旗时义无反顾、不惧生死地向敌机射击的英勇,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熟和一个英雄的诞生,就像看见他身着白盔铠甲骑着白马,像赵子龙一样在长坂坡冲向敌阵一样……
“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据史料记载,驻守四行仓库的88师524团1营的士兵几经补充,最后的“八百壮士”中有将近80%是湖北籍的。因此,管虎将“长坂坡”从古代的湖北,转换到了近代上海,是很有现实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片中还有几个有象征意义的桥段,比如,贯穿影片始终的《挑滑车》《长坂坡》《定军山》等各地传统戏剧,每个都有不一样的寓意。特别是在炮火硝烟中奔跑着的那匹飘逸的白马,据说是真马和道具马结合而成的“数字马”,那分明是一种希望的寄托和精神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龙马精神的象征。“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面对特派员悲观、颓废的诘问,谢晋元向“八百壮士”掷地有声地作出了这样荡气回肠的回答,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八百壮士”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艰难坎坷和种种挑战,我们同样需要新时代的“八百壮士”,用这种龙马精神去唤醒身后的亿万民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不死,浩气长存!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评论家协会理事,葫芦岛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