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电视节目“限娃令”已经正式下达,早在去年的湖南卫视招商会上,《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广告收入高达15亿,而《爸爸回来了》第二季就取得了近5亿的广告招商,第三季的招商额更是水涨船高,但此番风向转变巨额收入顷刻之间化为泡影。(北京青年报)
亲子类综艺节目一夜之间变得“不值钱”了,这让很多投资商的计划泡了汤,本想借机再次捞金,可结果令人颇感无奈。亲子节目理应通过电视播出,传递出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宝贵亲情,进而增进两代人的相互理解,给观众带来温馨感人的场面。但随着媒体对节目内容各类细节的炒作,以及对明星子女的过度包装和关注,让亲子类节目变的不再单纯,失去了内涵,同样也失去了制作节目的初心。
由于大量“同款”类节目的播出,制作方表面上打着“亲子类节目”的名号,实则这类综艺节目已逐渐成为一种“拼爹”“拼娘”类炫富节目。明星的子女本来跟“普通孩子”没啥两样。所不同的是,这些“星二代”大都顶着父母的光环才拿到了参加这种高收视率节目的“入场券”,参加节目的明星大都包括影视演员、奥运冠军、歌手等等。不过,很多参加节目录制的孩子也挺“委屈”的。由于年龄太小,他们还不能够真正明白“明星”对他们的将来到底意味着什么。 随着节目在各大卫视黄金强档的播出,孩子们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不少广告商邀请其进行产品代言,出席各种活动名利双收。本来并非大红大紫的演员,由于自己孩子受到了高度关注,事业上也迎来了第二春。从此,他们便有了一个新称呼,他是谁谁谁的爸爸。就像演员林永健在《爸爸去哪儿》花絮采访中说过的话,“不来参加这个节目才傻呢!”
可见,明星带着孩子来参加真人秀已经成为了给孩子未来铺路的一条捷径。相比之下,这也让很多同龄的非明星子女“输”在了“起跑线”上。当年的这些“星二代”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自然会比“普通孩子”们更容易获得“资源”,在社会上立足。这也让不少人感叹“投胎”真是门技术活。另一方面也误导了公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引起了不少人负面消极的生活态度,滋生了不良的社会情绪。
亲子类综艺节目不能变成只为 “星二代”服务的“私人订制”类节目。这也给那些打着自己小算盘的“星爸星妈”们提了一个醒: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孩子们自己的脚下。(中工网 昕亚)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