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各大视频网站纷纷为即将上映的影视新剧宣传造势。在以年轻群体为主要用户的视频平台上,这些即将新鲜出炉的影视剧主角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他们被业界冠以“粉丝明星”的头衔,也与风起云涌的新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但是,粉丝明星是新媒体的产物吗?未必。
实际上,近年来,鹿晗、吴亦凡、李易峰、TFBOYS、SNH48……等一系列粉丝明星不经意间异军突起,甚至有成为一线明星的趋势;在主流社会看来这些“忽然”冒出来的粉丝明星真有些莫名其妙,而且基本上处于完全摸不清是什么情况的状态。
一般而言,在当下讨论粉丝明星的时候,新媒体是一个最显眼的关键词。比如鹿晗的一条微博就曾经获得了累计上亿次的转发,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称号。在今天粉丝明星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和粉丝保持密切互动已经是家常便饭,所以粉丝明星的出现,就是移动互联网这一波新媒体的产物,这似乎已经是天经地义的常识。
然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和误区,这是将新旧媒体放置在二元对立框架下的认知结构的产物。其极大地遮蔽了粉丝明星的出现以及这些文艺现象的内部发展规律和时代心理的内在衍生逻辑。这种二元对立框架的突出特征在于,将粉丝明星等一切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文艺现象,都天经地义地默认为是新媒体独有的产物。
成立于2005年的日本偶像组合AKB48和我国以鹿晗、吴亦凡、李易峰、TFBOYS、SNH48为代表的粉丝明星颇为相似,但却并没有和新媒体结合得如此紧密。AKB48以“可以面对面的偶像”为理念,经过不到5年时间,就迅速成为日本国民偶像。偶像组合AKB48的出现,对于20世纪的明星制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20世纪式的现代文化工业意义的娱乐明星制,在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的同时,也有着自身不可逾越和治愈的缺陷。
由于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段,影视等现代传媒,都属于稀缺资源,文化娱乐工业的明星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垄断性和排他性,普通人必须迈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可遇不可求的个人机遇等各种意义上极高的行业门槛,才有成为明星的可能。同时,也因为影视等现代传媒资源的稀缺性,经常登上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的明星,甚至可以与宏大叙事相绑定,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但20世纪式的文化娱乐工业的明星制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正是由于上述稀缺性导致一方面明星与普通人之间有着太大的距离感,尤其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明星,通常都会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为的行业垄断。
因此,即便没有作为新媒体的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我国文化工业也早晚都要面对这种明星制的困境,何况今日这种困境也比较显见。
无疑,这种时代心理的衍生逻辑早晚都要演进到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降低20世纪式的明星制的人为门槛,为更多普通人提供成名机会的文艺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以新旧媒体间的二元对立来认识当下的粉丝明星现象的话,不仅势必将遮蔽更为复杂的文艺发展规律,新媒体的放大作用也将不仅不具有正面价值,反而很有可能会走向其反面,成为阻碍时代文艺健康发展的历史绊脚石。(孙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