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焊工江小山:大国工匠之路,我才走了一半(图)
//www.workercn.cn2017-05-0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提出“气体保护焊代替手工电弧焊”的乙型梁对接焊工艺改进方案,是江小山至今最为骄傲的事。

  2006年,公司在生产K18型石渣漏斗铁路货车时,遇到了缝交会处钢梁未焊透、气体保护焊层间断续未熔合等技术难题。当时,江小山正在进行整车侧墙面的焊接工作,看到隔壁班组的3个资深师傅整日焦头烂额,尝试了多种方式都没解决问题,他便自告奋勇决定利用工时外的时间一试。

  “就你,怎么可能解决?”顶着质疑的压力,江小山对焊条、焊接手法进行了连续1个多月的调试,最终确定的气体保护焊法,使每根乙型梁的焊接时间由3个多小时下降到35分钟,工效提高了5倍,生产成本缩小了一半,当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80余万元。

  他的方法在车间得到推广和运用,江小山和整理车间的工友李富燕、常有余还一起将自己研究的技术成文,于2016年,在期刊《金属加工:冷加工》上发表了。

  在很多工友看来,江小山并不是个安分的人。在微信上,他们有一个名为“舞动的焊花701”微信群,工厂里的高级技师、技师、技工均在群里。

  一天,李富燕在群里问:“关于江小山,你觉得他到底牛在哪里?都出来说说。”有工友回复:“他电焊焊得好,理论知识好,能干,大家喜欢他。”江小山在下面玩笑地回复道:“因为他傻呀!”

  但就是凭着这股“傻劲儿”,江小山攻克着一个个难关。

  2016年,“江小山创新劳模工作室”成立,成为中车第一个焊工工作室的带头人,工作室共11个人,围绕公司铸件焊补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交流、名师带徒等工作。

  同年5月,他便带着工作室担起了广州地铁4号、5号线电机悬挂梁新产品生产的重担。

  第一笔订单从生产到交货,仅有不到4天的时间。电机悬挂梁对焊工的技术要求很高,倒焊公差带只允许是头发丝的一半,所有工人此前又从未接触过这类工作,大家只能摸索着干,江小山成了压力最大的人。

  为确定焊接技术参数,指导首次接触产品的员工如何掌握焊接和打磨要领,督促员工按规范生产作业,他在高温嘈杂的车间待了整整两天两夜。他还在铸件补焊方面首次大胆尝试氩弧焊缺陷修补方法,使得订单顺利完成。

  如今,江小山这双手已撑起了单位里焊接工作的一片天,各车间只要有涉及焊接的大活都要请他前去把关,他每天能接近30个电话,江小山笑称:“我业务有些繁忙。”

  在他的手机上,一直存着《欧洲标准:轨道应用——轨道车辆和车辆部件的焊接》《英国标准:铁路上的应用——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焊接的设计要求》等文档,每个经手的项目,他都要参考国际标准来衡量国内标准,提升制造标准。

  获得“中国大能手”比赛冠军后,很多人开始称呼他为“大国工匠“,江小山很谦虚:“如果成为大国工匠之路是一段百米历程,我现在才走了一半,手中这把焊枪可以完成的事,还有很多。”(蒋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