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山寻金人
在全球金矿资源版图上,中国名列第二,仅次于南非。而贵州排列全国前十。
然而在1977年之前,贵州探明的黄金储量不足1吨,被认为是全国金储量最贫乏的省区。从改革开放开始,贵州的地矿专家就没有放弃过寻找金矿。
2012年1月,祁连素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主持普安县泥堡金矿勘探工作。那是她第一次主持大型勘探项目。祁连素要带领团队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区构造等,初步分析出是否还蕴藏着金矿资源。40多台钻机作业,都要找准位置进行地下勘探,如果位置错了,会损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白天上山勘查,查看工地地勘进度,晚上汇总资料。“有时候,人躺下休息,脑子还在回放刚刚汇总的材料。”如果感觉到有地方不妥,祁连素马上翻身起床,打开电脑一一核实。很快,祁连素发现原来的找矿重点区域内又打出了氧化矿。“为什么不是原生矿而是氧化矿?力学上解释不了。”祁连素推测,应该是滑坡体造成。
“矿体特征复杂,分布没有规律。”矿体的连接对比让祁连素感到困惑。她向省地矿局老专家郭振春请教,对方一句:寻找它的“中心思想”,让她豁然开朗。她将原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根据建立的区域成矿模式开展预测。“核心可能还未出现。我们需要调整找矿方向,以寻找断裂型矿体为主攻方向。”
原计划半年提交报告,祁连素只用了两个月。在她的主持下,新发现的断裂型矿体让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泥堡金矿新增金资源量48吨,整个矿床规模达到特大型,一跃成为贵州第三大金矿床,估算经济价值达100亿余元。
参加工作25年来,祁连素先后参与了贵州省兴仁县紫木凼金矿勘探(国家重点项目)、贵州省灰家堡背斜金矿合作勘查(中外合作金矿风险勘查项目)、贵州省贞丰县贞丰背斜金矿普查、贵州省兴仁县太平洞金矿详查(中外合资项目)、贵州省盘县乐民铅锌矿普查、贵州省铜矿资源核查(国家重点项目)、普安泥堡金矿勘查等野外项目。
扎根苍茫山水间
这么多年来,祁连素从未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陪伴她最长的是一本《找矿勘探》的专业书。
“地质勘查是一项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不断总结的工作。我身上随时都带有专业工具书和笔记本,遇到问题及时查阅及时记录以便及时解决。”祁连素对记者说。野外工作时,学理论、钻技术、看构造、走矿点……回到住处后编制报告,整理资料,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她总是加班加点熬夜奋战,“学习从未离开我”。
“工作上不欠账、不拖账是我的工作原则。无论工作到多晚,都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和总结。我时常告诫年轻人‘今日事、今日毕’。”祁连素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走捷径”,在她看来,成功没有任何捷径,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不只是用罗盘找准方向,用地质锤打开岩石,用放大镜看清岩石内所蕴含的矿物,地质学还包含了数学、化学、物理甚至生物学和历史。”在祁连素看来,地质工作不只是技能,更多是科学思维。她说,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
2002年,大队考虑到祁连素孩子小,安排她到图文中心工作,她努力学习电脑知识和操作。2006年,当她得知地勘项目部需要技术人员时,她毅然报名回到野外一线工作,那时她承担着家庭和工作双重担子,在事业与家庭的天秤上,她的砝码倾向了前者。
从结婚到孩子上初中,她在家待的时间算来也没几年。“女儿刚上幼儿园那年,一次突然接到出野外的任务,我到幼儿园偷偷从窗户里看女儿的情况,看到熟睡中的小女儿时心里特别酸楚,但我不能因此放弃工作,强忍着泪水踏上了路途。”说到这里,祁连素的眼眶湿润了。
青春无悔,年复一年,祁连素扎根在苍茫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