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大国工匠】
央视网消息:大藤峡水利枢纽是我国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枢纽的船闸大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闸门,这个闸门的底枢曲扭“蘑菇头”要承受1295吨闸门的压力。炼钢工人杨金安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炼出一炉35吨的特种钢,用来打造这个“蘑菇头”。而要一次炼成35吨这样的钢水,世界上只有两家冶炼厂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以前没有干过,世界上也没有可借鉴的方法,这对杨金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来看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型铸锻厂的炼钢工人杨金安是怎么做的。
要承受1295吨闸门的压力,如果50年内磨损超过4.7毫米,就意味着闸门将无法开合。这就要求硬度、韧度、耐磨度达到业界极致。
要炼出一炉35吨打造这个“蘑菇头”的特种钢,杨金安选用了铬、钼作为原料进行冶炼。用铬和钼,钢水容易发稠,非金属夹杂物会沉淀在钢水底部,钢水中的气体也不容易排除,这就会极大影响钢水的纯净度。
钢水含磷比例需要在0.005%以内,才能保证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渣系配方表,帮助杨金安精准掌控了炉温及渣系配料。两个小时后,钢水的含磷率降到了0.001%以下。这是铬钼原料冶炼中所能达到的极限值。而这时,大家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偏析度大,钢水过于稠密,钢水夹杂物无法剔除。如果不立即解决这一问题,将前功尽弃。
杨金安果断决定,使用氩气搅拌钢水来解决问题,但这又会出产生新的难题,氩气流量少了,达不到效果,流量多了,则会造成钢水的二次氧化。杨金安的决定,事关这一炉35吨贵重钢水的成败。
杨金安采取的措施,并非10分钟的想当然。
这样的记录本,杨金安有60多个。上面记满了数据、图表,足有三十万字。这就是支撑他10分钟能迅速做出决断的炼钢宝典。适当的氩气流量搅拌,沸腾的钢水翻江倒海。搅拌过后,98%的杂质浮上钢水表面。六小时后,40吨原料剔除了5吨杂质,剩下的35吨特种钢水是大国工匠冶炼精度高度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