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网讯(记者 杨明清 宋洁 通讯员 包自欢)近年来,随着烟台经济的迅猛发展,一大批“石材”、“葡萄”、“羊毛衫”、“肉食加工”、“海水养殖”、“民族旅游”等特色鲜明的镇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行业中因工资待遇参差不齐而出现了企业间相互“挖墙角”,导致用工无序竞争;职工们“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特点,烟台市总工会积极探索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全市签订工资集体协议2.8万家企业、占建会应签企业92 %,其中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68份,覆盖企业4841家、职工16.6万人。
围绕着力构建“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工会力推、各方配合、行业和职工良性互动”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市总先后争取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社局、市经信委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多个文件,并从2014年起,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入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等措施,有力地推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健康发展。通过地方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典型、普及工资集体协商知识;通过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栏、内部网站、经理信箱等形式,广泛宣传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法律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市总主动与市委组织、宣传等部门和人社、工商、经信、商务等政府部门的配合联动,形成了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强大合力,为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奠定基础,形成了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共识。
坚持抓细抓实、规范动作,不断提高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水平。市总一方面规范和发展行业雇主组织,另一方面健全行业工会组织,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多、劳动力流动性较大、职工利益无法得到固定保障、行业集聚度比较高的地区加大行业工会建设。目前,全市建立行业性工会组织68个。另外,市总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重点协商行业最低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和薪酬支付办法等,不断增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通过“测算标准”、“征求意见”、“平等协商”、“签订协议”、“属地备案”和“公开公示”等“六步走”,有效地规范协商的程序。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推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纵深发展。烟台市总依靠“三动”即典型带动、考核推动、素质促动,积极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长效机制。今年总结推广了烟台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较好地发挥了“签订一个行业拉动一串、覆盖一片”的辐射效应。坚持“公开、公正、合理”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全市科学发展考核工资集体协商项目的重要依据,对各县市区进行打分排名。烟台市总还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技能纳入党校工会培训班的重点内容,采取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现场交流、外出考察、文本指导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两个主体”的认识和协商能力。市县两级工会每年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专题培训班15期、培训工会干部1600多人次。目前,全市培育起了一支拥有。300多人的懂政策、有能力、会协商、敢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