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眼下,临近年底,各企业都正忙着统计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工会干部们也进入“临战”状态,只待企业经济形势报表出来,就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然而,作为协商中职工方首席代表的工会主席们很多都有着这样的尴尬:一边捧着老板给的“饭碗”,一边还要替职工“撑腰”,尴尬的处境使得许多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在协商中腰杆硬不起来。
现在,这样的局面在唐山市曹妃甸区正逐渐改变,通过区总工会向非公企业派驻专职工会干部,不拿企业工资、不端企业饭碗,不用顾忌老板对工会的制约压力,协商起来自然不会“束手束脚”,协商的力度更大。
■起因:协商代表的尴尬
第八农场是曹妃甸区最大的农场,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工业企业比较薄弱,辖区内共有41家私营企业,但规模都比较小,职工比较少,工会组织基础薄弱,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更是流于形式。
针对这种情况,曹妃甸区总工会和农场工会深入企业,进行座谈了解,发现部分企业老板认识不到位,担心万一企业经营状况变差,兑现不了合同承诺,职工就可能借机闹事,甚至有的认为涨不涨工资与工人没有多大关系。同时,一些企业的工会主席大都由行政方的副职兼任,他们不是老板的亲戚就是共同出资人,对工资集体协商不感兴趣,他们不情愿,也不太可能代表职工的诉求去向老板争权益。还有一大部分工会主席因为工资在企业开,工作中处处受制于企业,难以挺直腰杆维权,尴尬的身份也使得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破题:选派干部破解协商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从农场机关选派一批干部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中担任工会主席,并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作为职工方首席代表全过程参与工资集体协商。选派的人员在由农场管理的干部中选调,优先在接近退休年龄、有基层工会经验、责任心又比较强的在职干部中挑选。自2010年以来,先后派出11名农场在职干部,进驻到11家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工会主席。
这些被选派出的专职工会干部仍属于农场在编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仍由农场发放,在具体管理层面上实施双重领导,但在调配权限上与企业脱钩。这些派驻的专职工会干部,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落实各项制度,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全过程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为了使这些派驻干部能够在企业开展好工作,农场党委还专门出台了《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工会干部管理办法》和《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工会干部考核办法》。实行了“两定两考”的工作机制, “两定”是:定职责、定任务;“两考”是:工作目标考核、农场考评。年终按考核、考评结果,实行绩酬挂钩。这样一来,有效地激发了派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会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有效地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经济的发展。
这一举措在第八农场试行成功后,曹妃甸区总工会马上在全区进行推广。
■成效:外派主席成了职工贴心人、企业好帮手
由上级单位向私营企业选派专职工会主席的举措通过实际运作,起到了巨大效果,不仅协助企业立章建制,破解了工作难题,更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顺利开展,协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孟国安是由上级工会选派到典实建材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他到任后,经常深入到车间、班组,倾听职工意见要求,抓建会保建制;及时与企业老板沟通,交换意见,努力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氛围,很快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通过集体协商,连续三年为职工涨了工资,增长幅度都在15%以上。三年迈了三大步,特别是在前两年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为职工涨了工资,每人每月提高了200元。正确的决策带来了预想的效果:这一年企业人心稳定,职工没有一个离岗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跳槽的,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力量。
在维护好本单位职工权益的同时,派驻工会主席也都成了企业经营者的好帮手、智囊团。因派驻工会主席大都在本辖区内担任过领导干部职务,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人脉关系,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外地到本辖区内办厂的企业主最需要的。所以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看到派驻的工会主席到企业后,有效地化解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开展工资协商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主动要求给企业派驻工会主席。通过对11家已派驻的企业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这11家企业职工平均每年工资增长幅度都达到了10%以上,充分说明了职工得到了实惠,企业经济得到了发展。(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