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华: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的航天人
熊华是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的航天人。他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承担了我国多项防御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任务,创造了我国众多导弹武器的第一。
2018-09-19 11:30:47 -
丁海燕:“四把金钥匙”开启宁夏贺家塬村脱贫致富之门
来到宁夏同心县预旺镇贺家塬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将近四年,早就过了派驻时间,丁海燕却舍不得走,村民们也极力挽留。贺家塬村2017年已经脱贫出列,但还有一些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巩固,丁海燕选择留下来,继续她的脱贫富民之路。
2018-09-19 11:12:07 -
张尧:十万分之一发丝上的“光舞者”
单个分子是如何在纳米尺度上发光以及在光的作用下发生极化、激发、散射等各种不同光学响应的?简单而言,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特任研究员张尧的日常研究工作。
2018-09-17 14:10:03 -
文化传承破局者尹智君:廿五载只为振兴“大碗茶”
说起尹智君,很多人可能会对她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当“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的音乐响起,大家便会想起《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其中,“大碗茶”的原型便是尹智君的父亲尹盛喜创办的老舍茶馆。
2018-09-17 10:38:41 -
康绍忠:心系三农 将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康绍忠说:“作为一名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他的确做到了“率先垂范”:康绍忠重视调查研究,实验数据都是亲自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得来的;他发表的论文,凡是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绝对是亲自执笔。
2018-09-17 10:00:49 -
娄飞:32年坚守潜艇 护卫导弹腾飞
在中国的海军蓝色方阵里,有一支披着神秘面纱的兵种--海军潜艇兵,特殊的战斗岗位,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娄飞就是这个神秘兵种中的一员,作为潜艇上的一名电工技师, 32年的时间里他练就了对故障“一摸准”的精湛技术,被誉为“蓝鲸龙骨”。
2018-09-14 11:02:36 -
国际邮件交换员亚林:28载风雨路 雪域高原传尺素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4000多米的乃堆拉山口,夏季暴雨肆虐,冬季大雪纷飞,每年大雪封山达7个月之久。而就在这气候恶劣,交通也极为不便的地方,有一位常年在风雪邮路上奔波的行者,他就是现年52岁的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邮政分公司藏族国际邮件交换员亚林。
2018-09-13 08:43:02 -
痴迷广绣“90后” 10年不悔带徒弟
在广州市荔湾少年宫,一群10岁左右的学生和一位20来岁的女孩正围坐在一幅自然山水绣布前,这位看起来成熟老练的“小老师”,正是广州女谭靖榆。她1994年出生在广绣世家,14岁开始教学生刺绣,至今已有10年。
2018-09-12 14:59:23 -
陈久友:用0.8mm“薄壁焊”绝技,“焊”卫祖国长空(图)
夜深了,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加工部厂房里还有响动,伴随着机器“滋滋”的声音,自动氩弧焊机打出明亮的焊花。焊接防护面具后是陈久友,一名有着18年焊接工作经验的航天首席技师。30多岁的他额头布满抬头纹,目光专注。
2018-09-12 08:48:16 -
山村“走教“老师一周跑5个乡村教学点:从心底里喜欢教书
2018-09-11 16:06:30 -
吴润晖:让“玻璃娃娃”拥有更具尊严的未来
在北京儿童医院,每周二早晨不到7点,医院三层的30诊室门口,都会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家长。他们要找的医生名叫吴润晖,是该院血液肿瘤中心的主任医师。
2018-09-11 09:46:35 -
潘强:创新没有天花板“双创”领域大有可为
从2014年进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到如今在分子铁电体方面的研究达到世界前列,“95后”的潘强只用了4年。
2018-09-11 08:52:35 -
28岁“女当家”来村了!雷陈珠:一抹茶绿富乡亲
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村,有这样一个“女当家”,虽然只有28岁,她却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引导、政策落实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就是半岭村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雷陈珠。
2018-09-10 10:27:27 -
于炯:走进边疆学子的心田
从教30余载,桃李满天山,一直以来,新疆大学软件学院于炯教授都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敬佩。“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是他的职业信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在工作、生活中的人生格言。
2018-09-08 13:14:47 -
援疆医生:带着广州嘱托 洒下壮志豪情
“当你无法放弃自己内心的渴望,那就勇敢地前行。”为了让喀什人们享受与广州同等的医疗水平,广州援疆医生团队在南疆洒下壮志豪情,完成广州的嘱托。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医院里,医生们动情发言、热泪相拥、依依话别之后,第八批广州援疆医生团队告别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近日回到广州。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他们见证了哪些从无到有,播下了哪些生命希望,如今又最牵挂什么?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援疆的缩影。
2018-09-08 13:11:32 -
走过近千个车站的瑞士籍专家冯琰:中国铁路让人震撼
欧洲定居近15年,到达近1000个车站。冯琰称他要从外国人的视角进行“下一站”百部高铁车站记录片拍摄。目前,他已经拍摄了329个中国车站,不少视频花絮已通过公众号面向海外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2018-09-07 10:19:53 -
广东医生大爱援藏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8月31日,林芝市人民医院,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援藏专家刘庆华等专家即将结束为期一年多的援藏工作,踏上归程;与此同时,在2000多公里外的广州,另一批援藏专家已踏上“征程”。
2018-09-06 13:17:29 -
殷鸿福:倾心地学教育 初心成就“金钉子”
“一个社会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正直、努力的人生,这样的人当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这是83岁的殷鸿福院士对青年学子的勉励告诫,也是他六十余载地质勘探生涯的真实写照。
2018-09-06 13:13:27 -
守卫丛林 非洲反盗猎的中国人
在近期热播的《与非洲同行》大型纪录片中,出现了以平澜公益基金救援队员王珂、张广瑞为代表的中国反盗猎志愿者们的身影。津巴布韦的危机丛林,他们与非洲动物保护者同历“盗猎与反盗猎”的生死对峙,构成了中非友好建交故事中人类守卫自然的和谐篇章。
2018-09-05 10:21:11 -
金庆焕: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四十余年 致力勘探海底油气资源
年过八旬的金庆焕当年曾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经过艰苦学习,他带着技术回到祖国,一直从事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研究工作。他跟随国家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来到广东,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为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找到方向,发现了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可燃冰的科学家之一,为我国海底油气资源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09-04 16:34:00 -
周其林:荣誉面前 更重要的身份是教师
他的身上有诸多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还曾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然而面对荣誉,周其林非常平静,他说:“我的生活不会因任何荣誉而改变,以前我为科教事业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后还会是百分之一百。”
2018-09-04 11:29:21 -
廖金威:组团支教12年 播撒公益种子
1989年出生的廖金威瘦高个子,小平头,可能因为手头事务较多,他语速显得稍快,“不知不觉,这个‘支教计划’就12年了。”12年间,他完成了中学、大学学业,成长为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局的青年技术骨干,但公益支教的脚步不曾停歇,从一个人的“支教计划”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同行——如今精诚支教团已有成员70名。
2018-09-03 16:49:12 -
党红妮:书写特殊教育者的“不凡”
辛勤耕耘在特教讲台,默默守护着残障儿童,以爱唤爱,以智启智,给残缺以尊严,给特障以坦途……在陕西省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们对党红妮的感人故事都会赞不绝口。
2018-09-03 16:46:49 -
四川内江黄老汉的脱贫路:精准扶贫“扶起来”的好日子
2018年8月14日,四川内江,虽已立秋,天气仍十分炎热。隆昌市界市镇柏树村村民黄碧贵家中,虽然有两台风扇,但是他却仍然热得满头大汗——原来他养了二十多头猪,天气太热,怕猪中暑,就把风扇全搬到了猪圈。
2018-09-02 14: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