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2017标兵个人-正文
张文海
//www.workercn.cn2017-09-01 16:58:1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关山初度,士气如虹

  然而,施工困难仅是这项艰巨任务面临的一方面问题,紧张的工期也是难点之一。建设者们必须日夜赶工,争分夺秒地加快施工。前所未有的施工作业环境让张文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施工现场成为了天然的实验室。张文海带领着第一批施工的40多人,夜间挤在平板驳上生活,白天要顶着酷热和强紫外线进行施工,缺吃少水,但依然迅速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起了第一座小临、拌合站,完成了第一段模袋、挡墙的打设,安装了第一个沉箱、第一块方块,抵御了第一次台风侵袭,实现了第一次大跨距补给。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每一个“第一”都要付出数十倍甚至是上百倍于陆上施工环境的努力,每一个“第一”都是为后续队伍积累了比黄金还宝贵的经验。

  巨大的压力时常让张文海透不过气,经常是刚拿到图纸就接到变更通知;刚确定材料采买又必须重新更换;才克服地域狭小困难又迎来了气象窗口关闭;才解决食品补给问题又遇到了人员维稳难题。一环快过一环、一环紧扣一环,晚上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2014年,项目受季风影响,由于补给跟不上,岛上职工吃光了黄豆,只剩下梅干菜拌饭。从2015年至今,现场工人因环境造成的疾病累计达到1689例,发病率高达23%。由于长期疲惫,项目部数十名职工体检免疫力降低,张文海也落下了胃溃疡的毛病。身体条件本不允许他进行更繁重的工作,他却坚持每个区域亲自查看验收。一次工地突发紧急情况,他顾不得吃早饭便匆忙赶往现场,途中胃痛发作,豆大的汗珠往下淌,大家劝他先行离开,他摆摆手,示意司机继续开车。看着张文海的背影在工地东奔西走,大家的干劲也被点燃了。

  剖蟹啃骨,矢志弥坚

  为了抢抓外交窗口和战略机遇,工程节点一再提前,2年半的时间内必须完成7年的任务。

  2015年,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月一个工程节点,巨大的施工压力给建设者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高压负荷。岛上环境封闭,物质生活艰苦,没有文化娱乐生活,没有现代信息交流。在这里,时光好像倒流了五十年。建设者每天除去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干活就是吃饭睡觉,时值9月,房建施工掀起大会战,一天就有70多名重度中暑患者被抬到医务室,大部分人员需要通过颈部静脉穿刺、抽血降低颅压才能脱离生命危险,连急救医生的手都扎得颤抖了。

  中暑的滋味,张文海再清楚不过。他更清楚的是,自己作为项目部的主心骨,一言一行都会造成职工们的情绪波动。为此,他身先士卒,坚守一线指挥,时刻不敢怠慢,比其他人想的更多,干的更多。每遇难题,张文海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担当:施工组织设计有难度,他与大家一起熬夜研究;施工管理有难度,他第一时间与业主进行沟通;海域情况不了解,他跑遍当地寻找有经验的渔民。三年来,始终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半年内10次登上人工岛,最长一次驻守时间近5个月。张文海早已成为职工心里的一座精神标杆,他始终站在职工可以看到的地方,让所有职工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在他心怀大局的感召下,整个团队在日夜鏖战中形成了敢于碰硬、敢于克难的“剖蟹啃骨”的动力,他本人成为全员提升战斗力的强心剂。

  三年的建设期间,一批批参建将士前赴后继,数万名建设者枕戈待旦、日夜鏖战,如今一座座顺直的码头便可以停靠万吨级巨轮。在“百船千机万人大会战”中,建设者们短短几个月便雕铸出一座座精美的海上城市花园,四通八达的管线从巨大的油水罐联通着整个城市的血脉,荒岛变绿洲。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