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梵高短暂的一生中,他多次表达了对于日本文化的向往,日本的浮世绘经常出现在他画作的背景中,他钦慕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还把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画成了日本僧人的样子。遗憾的是,穷困窘迫的生活让他不可能有钱到日本来。然而,在他离世将近100年后,日本人不仅把他的画作价格刷新到一个他一定不敢想象的高度,而且把他钟爱的向日葵带到日本收藏。
1987年3月,佳士得在伦敦拍卖没有签名的梵高的《十五朵向日葵》,神秘买家是安田火灾保险公司,售价接近4000万美元。这幅画成为公司在东京总部的美术馆的藏品,也就是现在的损保日本兴亚东乡青儿美术馆。公司成立于1888年,恰好是梵高画向日葵的那一年,买下这幅画是为了庆祝公司百年。这幅画也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事件,或者说是其经济达到巅峰的信号。有种说法是,在“泡沫经济”的刺激下,在1987年到1990年间,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的手中。1990年后日本经济衰退,再也没有日本公司能如此大手笔购画。
这幅向日葵和梵高的另外两个朋友塞尚和高更的画一起被封在了大玻璃框里面,虽然只能远观,观众到此却无不久久徘徊。
梵高艺术评论作家马丁·贝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梵高,在他的书《我心如葵:梵高的画语人生》中,他介绍了这幅向日葵创造背景。1888年,梵高搬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勒后,在写给妹妹的信中非常兴奋地描述新家:“我的房子外墙是奶黄色的,配上明快的绿色百叶窗,屋外广场沐浴在阳光下,那里有一片绿色的花园,梧桐树、夹竹桃、槐树。屋内全被粉刷成了白色,而地板是红色的泥砖。天空是湛蓝的。我感觉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自由地呼吸、思考和画画。”那时,他期待着好朋友高更的到来,出于对生活热切的期待,他对黄色特别钟爱,开始画向日葵装点房间。如今这些向日葵都成为其代表作品,《三朵向日葵》为私人买家所收藏,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藏于日本兵库县的《六朵向日葵》毁于二战。两幅《十四朵向日葵》藏于德国慕尼黑和美国的费城,三幅《十五朵向日葵》一幅藏于伦敦的国家美术馆,一幅在老家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里,另一幅则是现在东京的这一幅。
与梵高同时期,莫奈的画作已经能卖出很高的价格,梵高也把莫奈当成自己的偶像,他说:“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努力画画。如果到了40岁,我能画出像莫奈那样的作品,我就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位艺术家。所以我要坚持。”说这番话时,他期待自己的向日葵能卖出500法郎,但没想到自己几年后将离世,年仅37岁;也没想到,在后世,自己的画的价值远高于莫奈,能达到4000万美元。
梵高身处巴黎,却心念着日本,而日本画家东乡青儿身在日本却心念巴黎,1921年,梵高离世30年后,这位日本青年来到巴黎寻找自己的梦想,那时的巴黎,印象派已经不流行,东乡青儿的画作很大程度上受到毕加索等立体派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不再关注光影色彩,而着墨于解构和象征。他的一幅代表作名为《乡愁》,一个侧身的年轻姑娘的画像,西方油画大色块的技法和东方羞赧含蓄的表达完美结合。就像梵高的乡愁在日本,东乡青儿的乡愁在法国。他的画不同于日本传统的浮世绘,也没有水彩写意的痕迹,这位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画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画作风格,呈现着西方视角下东方女性的美,成为日本近代画家的代表。
在日本有数不清的画廊,侧重各有不同,基本以西洋画派、传统画作和当代画作分类。在国立新美术馆,上下三层楼密集排布着日本当代画作,仔细看过来得用整整一天时间。可是在这里,灰色调统治着,看不出当代画作到底是什么风格,不写实也不写意,不爱光线也不爱色块,不传统也不突破,当代画家成长在经济下行的社会中,显得如此没有个性。带着极度的疲劳看完,看不到当代画家的乡愁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