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下补天石
作者:方建华
岁在己亥,时三月十二日,公历2019年4月14日,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一行7人受《中国韶山网》之邀,参加“喜迎建国70周年,八天重走湘赣闽三省红军路”游学活动。同伴们买了武汉至长沙的火车票,15日上午10时许,在长沙火车站不远的阿波罗广场集合,登上了旅游专车,开始了长途的爬山涉水。第一站,就宿于“王佐旧居”。
经过一天的车马劳顿,大家弱显疲惫,加之天色已晚,在附近看了看山坡盛开的杜鹃花,便各自休息了。
我因临时有事,不能跟他们同行,只有乘了15日夜晚的火车,辗转三次,16日上午9点钟与他们在井冈山博物馆相会。
此时的博物馆,游人不可谓不多,许多不同的团队,排着整齐的队列,陆续进场。他们大部分身着红军粗布衣,头戴八角帽,肩背红书包。博物馆前,不断有团体照相留念。
一踏进博物馆,立即被她巨大的气场所笼罩,回想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一生,万死不辞。毛泽东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一支队伍与朱德率领的从南昌起义的一支队伍于井冈山胜利会师,“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那份激动,那一汪盈眶的热泪,只有身临其境,才明白其中的况味。
听井冈山老辈人说,当地的人们不愿意回忆当年井冈山的斗争历史,那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而每一次的回忆,就将刚刚结痂的伤疤,撕扯得鲜血淋漓。一个小小的井冈山,竟有11万之众,参加革命,而他们大都牺牲在各个战场,国民党也多次对井冈山清乡围剿。其时,井冈山地区满目疮痍,十室九空。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中,毛泽东主席却能领导一支农民队伍战斗在广袤的井冈山地区,并且使之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据当地老人讲:清朝初年,有位姓蓝名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井冈山五指峰下一块平地安家立寨。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籍人称溪为“江”,遂名此地为“井江”。因村庄依山面江建造,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村子称为“井岗山村”。尔后又有黄氏迁居此地,觉得村子不是建造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字不副实,就把“井岗山村”的“岗”字去掉了“山”字,称作“井冈山村”。于是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井冈山五指峰也就被称为“井冈山主峰”。
而五指峰位于茨坪西南面六公里处,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名,海拔1438米。半山腰有个“天军洞”,相传为当年太平天国军驻地,与五指峰相望的还有“龙庆洞”。传说此洞曾藏龙居仙,当年红军曾在此顶严寒、斗冰雪,坚持了40多天游击战,故名“游击洞”。这里还是短尾猴、木鹿、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的地方,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和风景如画的高山流水,为避暑和旅游观光提供了天然场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套人民币一百元面额纸币的背景图就是井冈山主峰五指峰。神游于此处的游客,往往会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将画面与实景对照一番,这也别有一番情趣。
据《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于是,玉帝命女娲炼石补天。女娲衔命,即于罗霄山脉安营扎寨,炼五色石以补天阙。一日,女娲来到井冈山五指峰下,但见五指峰峰峦由东南向西北伸延,绵亘数十公里,气势磅礴,巍峨峻险,杳无人迹,我们只能站在隔岸的“观景台”上远望其巍峨的雄姿。两边巨峰对峙,中间一条深谷,谷底为龙庆河,即井冈山河。一条瀑布,落差约二百米,如同千尺素绢半空悬挂,在几公里以外就可眺见,五指峰脚下有一群峦湖,犹如一轮明月映照在茫茫云海之中。此处石材坚固,乃决定在此设炉炼石。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完成了九九八十一块五色石的冶炼。彼时,女娲见炉火正红,又将身边一块鱼首形奇石投入炉中,未几,石成火灭。鱼首左右各有一对不规则的鱼目,不过,左边的鱼目偏移;此二魚目,仿佛女娲从五指峰移过来的“天军润”和“龙庆洞”,深不见底。洞周围的红色,则象征着红军在此欲血奋战,血漫山关。鱼上下唇之间,各有一条凸起的红筋鲜艳无比,像两股铁流,冲破千难万险,向着远方蜿蜒而去,在其后颞部合二为一,两股铁流会师后,又向下一个转折形成一个反C形继续向前跃进,晕开的气势幽然缥缈,无穷无极。……女娲爱不释手,心驰神往。
这一天,玉帝传令,命其负石补天。临行前,女娲看了看五色鱼首石,虽有不舍,但乾坤有定,人神共诺,乃决定留在人间。他相信五色鱼首石定不会久没于乱石之中。
如此说来,我手中的五色鱼首石果真是女娲当年遗留在井冈山的么?真是万幸。我每每擎于掌中,便有锥心夺目之感,感佩之情油然而生。你看,上下唇的两条红线,像不像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一支军队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一支军队在井冈山衽革枕戈,筚路蓝缕,而后殊途同归,最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又经过千回百转,披荆斩棘,斩关夺隘,一路向前。或许文心相通,老朋友徐传辉说,这是女娲对我的青睐。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理解为组诗《血铸辉煌》获得井冈山的地气,那也是巍巍井冈山对作者的认可而给予的奖掖。因了老友的溢美,也真使我想起了不久前赴京领受“中国萧军研究会”颁发的第11届“毛泽东颂•第五届华语红色诗歌年度卓越诗人”奖时,本作品是唯一以十五票全票入选,著名评论家曾镇南先生在点评获奖作品时,首当其冲,竟一口气背诵拙诗《血铸辉煌》的序诗部分,无不突出一个大写的“血”字:
划一根情感的火柴
便能点燃一个阶级
让这个阶级磅礴如世的
是长征 她每一步都是神话
每一步都是鲜血凝成
痛苦的时候快乐的时候
鲜血跑过来鼓舞我们
这鲜血生长在一个阶级便能
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
势不可挡向延安一路披荆斩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1927年10月,毛主席当年率领秋收起义的余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井冈山都占有独一无二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艰苦实践,找到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井冈山也正是毛主席炼成的一块补中国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五色石!
嗟乎!时人每每言“不忘初心”,余深以为然。
作者简介
方建华,笔名剑铧、江河水边居。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青春》《诗中国》《关雎爱情诗》《星星》《东风》《网络文学》《中国乡土诗人》《新诗歌》《作家与诗人》《流派》《中国诗界》《大河》《工农文学》等全国多个杂志发表诗歌、散文、短篇小说若干。出版诗集《江河水》,《水无尽处》,后者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本期策划︱黄承林
本期责编︱葛 涛
文中插图︱方建华 纪剑宪
江城的五月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充满活力
江城的五月春光明媚、莺飞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