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战场、苦练精飞,胜战基因砥砺鹰之刃
翻阅该旅抗美援朝历史,“双机对头着陆”的英雄事迹尤其扣人心弦。那次,中队长王昆率飞行员王海成在执行任务返航途中,发现2架敌轰炸机。两人不顾油料即将耗尽的危险与敌空战,击落击伤敌机2架。当他们返航到机场跑道两头上空时,飞机油量表均已指“0”。危急关头,他们从跑道两头同时着陆,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奇迹。
图为飞行员驾驶战机飞向战区
60多年后,胜战基因历久弥新、锋芒耀眼。无论单机训练还是编队出动,该旅都坚持瞄准战场、苦练精飞,力求低空飞到最低、载荷飞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绝不“简单飞”“为飞行而飞行”,一定要让每一滴航油释放最大战斗效能,一定要让每一个飞行架次都是有效架次!
浪尖伏兵,海空砺翅。9月上旬,东海某空域,杀机四伏,一场实战背景下的自由空战对抗在浙东某海空域展开。翻滚、盘旋、拉起,中距抢攻、近距缠斗……扮演蓝军的“海空雄鹰模范飞行大队”大队长薛守杰驾机升空后,攻如闪电、招招犀利,逼得红军使出浑身解数。
“跟薛大队长对抗,就像在打仗!”红军飞行员李华栋走下战机,解开抗载荷服,胳膊上透出很多血点,“在薛大队长眼里,每一次训练都是实战、都得拼命。”
“平时训练不拼命,上了战场要送命!”薛守杰反复念叨的这句话,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对抗失利。那年夏天,薛守杰参加海空军自由空战对抗,大比分败北。复盘时他发现,很多人还没突破中距进入近距空战就已经被对手打掉了。
“已经做好跟敌人拼刺刀的所有准备,没想到却倒在了奔向敌人的路上。”薛守杰意识到,随着信息化条件下体系对抗的不断深化,大家空战训练理念与实战有了差距。
图为战机编队飞行
雄鹰喙羽始艰辛。薛守杰和战友们坚持理念与实战对表,开始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体系对抗新模式,在观察作战对手的过程中不断规范技战术动作、创新训法战法,先后修订完善低空快速爬升、高空高速下降、迂回夹击等多项战术战法,形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技战术材料和战法研究方案。
一年后,潜心砺剑的薛守杰和战友迎来了验证剑法的机会。他们飞赴海南,与换装新型战机的兄弟部队展开空战对抗。对抗一开始,红军凭借雷达优势掌握了主动。可没过多久,红军飞行员就发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每当雷达即将锁定成功时,薛守杰总能恰到好处摆脱。
下了飞机,红军飞行员感觉这一仗打得憋屈,拉着薛守杰复盘推演。复盘中,他们发现,每次恰到好处的机动,都是薛守杰精心计算的结果。“有你这块磨刀石,我们一定会越磨越锋利。”红军飞行员心服口服。
“每一次起飞都是一场战斗。”薛守杰一句话道出了该旅每一名飞行员的心声。近年来,随着战备值班要求和等级不断提升,该旅更加注重在战斗值班和实兵演练中淬炼过硬作战本领。如今,一大批历经实战检验的新一代年轻飞行员屡屡崭露头角,并迅速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图文: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