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小艇与母船配合开展营救演练。张东杰摄
前人蹚路有秘籍,后人传承有借鉴,危急关头有担当,新人抢险不畏难
——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形成经验,防救人屡屡化险为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级潜水员周永生是该支队潜水专业的宝。
讲起自己26年潜水生涯一次次面对的危险,周永生表情异常淡定。其中,有一次潜艇救援行动让他记忆犹新。
几年前,周永生在援救某潜艇的关键时刻突发险情:潜艇与救生母船连接的管道发生故障,造成潜艇与母船通信不畅,氧气供应也被掐断。
此时,周永生的水下作业时间也到达规定的最大时限,必须立即出水。就在他游向船尾准备检查螺旋桨情况时,通信中传来了结束作业、立即上浮的指令。
危急时刻,周永生临危不惧。根据经验判断,此时上浮,意味着要派应急潜水员进行重新摸排。新下来的潜水员要重新熟悉水下情况,不仅存在作业风险,而且耽误了黄金救援时间。没有犹豫,周永生请示继续作业。
幸运的是周永生花费不多时间就找到了故障,进行了有效排除。待周永生出水时,他在水下作业时间几乎接近规定时间上限,再在水下多停留几秒钟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一次,周永生灵活处置、勇敢细心的作业案例,成为该支队所有潜水员援潜救生项目的实操教范。
“水下作业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清清楚楚,存储在潜意识里,这是一代代潜水兵传承下来的经验。”周永生说,他的每一点进步成长,特别是临危不惧的实操作业,都离不开老班长们的言传身教,离不开潜水工作数十年来的经验总结。
“支队定期组织的‘潜水员论坛’,新老潜水员‘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将以往执行任务的经验、口口相传的惯例、国际潜水先进理念等形成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这对潜水训练来讲意义重大。”周永生说,“不管是老潜水员还是新同志,大家都受益匪浅。”
在该支队,有一条铁的规定:风险评估必须扎实做到位,各项应急措施必须管用到位,任何时候不允许有半点折扣。
“这条铁规,是我们防救兵在实践中,用血的教训总结的经验。”该支队领导介绍,做好风险评估,既是对任务中可能出现风险的全方位扫描,更是对防救历史经验的传承和发扬。
去年某平台在海上失去动力,该支队某新型拖船奉命前出救援。航渡中,船长黄伦带领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拖带经验,仔细分析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形成了一份针对性极强的拖带方案。
到了现场,黄伦发现几乎每一个预想的风险点都出现了。这场救援难度超过了他遇到的任何一场救援。现场的援救惊心动魄:15个小时内6次带缆失败,甲板上操作官兵一次次被海浪击倒,海水倒灌漫入机舱……
关键时刻,黄伦想起风险评估时的一套应急拖带办法。他立即召集官兵,对第7次带缆进行紧急评估,并采取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部署。终于,第7次成功带缆,风险瞬间化解。
“直面风险,就要做最了解风险的人,一名船长应该懂得如何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在危险中把握住化解风险的机会。”黄伦说。
如今,记者再度采访参与那次任务的官兵,他们大部分已经成为带兵练兵的骨干。“每一名现场指挥员,都应该具备研判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是他们在无数次成功施救的经验中形成的默契传承。
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刘公岛船刚刚靠岸便吸引了当地人的目光。这个巴基斯坦最繁华的港口鲜有援潜救生船到来。
实战背景、陌生海域、复杂环境,刘公岛船此次国际远航风险重重。作为中巴“海洋卫士-2020”海上联演的任务兵力,刘公岛船在风险与挑战中突出重围,创下了该型船海外任务总航程首次突破10000海里等多个纪录。
谈起这次联演的成功,船长罗翔自信地说:“刘公岛船官兵们积累了丰富的航行、处置、涉外等经验。这次联演,不仅学到了别人救援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对前人经验的一次迭代升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巴联演出发前,刘公岛船多次组织召开“诸葛会”,开展针对性训练。他们与保障目标多次碰头,逐个计划论证推敲,逐个备件配齐补充;广泛学习海外先进援潜救生成功经验,细化完善方案预案……
今年3月,刘公岛船结束了和平之旅,在高等级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平安返航。他们带着经验出发,带回了更多在实践中产生的思考。
“100个昼夜的航行,10余次演练的遂行,顺利完成陌生海域实兵演练、外交接待交流等任务。刘公岛船在异域的碧波间接受了严峻考验,获得了应对各种陌生风险的体验。”船政委陈胜奇说,“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刘公岛船俯身成为阶梯,让后续的行路人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增强了规避风险的底气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