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搜索兵 距离硝烟最近的人
“发现靶机残骸。”12月初,巴丹吉林沙漠,测量搜索队博士队长常宜峰用对讲机兴奋地向指挥部报告。当日,某靶场发射的某型导弹,在戈壁滩上空准确击落靶机,空军某试训基地指控站测量搜索队的官兵们要找到残骸,带回相关数据。
初冬的戈壁寒风凛冽,碎沙在地上卷起阵阵细浪。为了有充分准备时间,搜索队的官兵们吃过早饭就驾车穿梭过蜿蜒曲折的搓板路,缓缓驶进一望无际、满地碎石、长满骆驼刺的戈壁滩。根据理论航迹,官兵找到两处观测点,架起高炮指挥镜,随时观察导弹与靶机的遭遇点。
被誉为“搜索专家”的二级军士长赵国军经历的一次导弹定型任务,由于靶机偏航,导弹与靶机交汇点与理论遭遇点偏差大约2公里,那刚好是他们建立观测点的位置。“那次太危险了!弹片就落在我们身边几十米外的沙地上。”“只听到弹片划过空气’唰唰唰’的声音,沙面上落得都是弹体残骸。”
沼泽陷车、迷失方向、严寒酷暑……在荒漠无人区搜索靶标残骸,每天都要面临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大漠搜索兵们用100%的回收率先后搜索靶标残骸。有时候为了一小块残骸,他们要来回穿越无人区数次。傍晚,伴着最后一抹夕阳潜入大漠,队长常宜峰和战友们带着残骸乘坐八轮全地形车绕过高高的沙梁子返回搜索营地。
对于搜索兵来说,没有路标,只有目标,下一个任务已在等待他们去完成。(余红春 王俊勇 李燕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