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外交

浇灌友谊之花 谱写合作新篇(图)

2018-08-07 06:03:00 人民日报

  大批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远离祖国亲人来到非洲,帮助当地建设医院、下乡义诊,培训水稻种植技术,教授杂技艺术,把当地咖啡带回中国推广……他们的辛勤付出,为非洲当地民众带来了福祉,赢得了广泛信任——

浇灌友谊之花 谱写合作新篇

  1979年底,苏丹国家杂技团在武汉结业汇报演出上表演《滚杯》节目。

资料图片

  图片说明:

  图①: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勤保中队战士在施工间隙,教当地群众练习中国武术。

  张晓昆摄

  图②:2018年1月27日,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马鲁阿分院举办2018年狗年春节联欢会。图为表演中喀特色服装走秀节目的部分教师和学生。

  黄谷村摄

  图③:2018年4月,水稻专家张勇(左二)对科特迪瓦当地民众进行水稻苗期管理培训。

  王 峰摄

  图④:2014年4月,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赴坦桑尼亚马拉省普天马县义诊。图为医疗队队员与当地村民载歌载舞。

  资料图片

  科特迪瓦

  中国专家让大米不再是“奢侈品”

  张 勇

  2012年8月底,我作为水稻技术专家来到科特迪瓦执行国家农业技术合作援助项目。我们的驻地在科特迪瓦南部的迪沃市,距经济首都阿比让约160公里,水稻试验基地就在距驻地20公里的格格杜村。

  科特迪瓦的水稻品种少、种植面积小,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水稻单位产量不足每公顷3吨。人们的主食是木薯和芭蕉,大米是一种“奢侈品”。得益于气温高和雨季降水充沛,当地农民一年种植两季的常规稻,在这里选育水稻新品种的育种年限也比中国短。

  从传授、赠予优良稻种到培训农机操作手;从稻田灌溉、供给村民生活用水到稻米加工、仓储,我们手把手教当地农民,和他们一起工作在田间地头。我的工作是水稻育种、新品种栽培、示范和相关技术培训等,负责管理10.4公顷稻田,指导10名当地员工。在5年多时间里,我们培育出了10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产量和品质都比当地主栽品种有了大幅提高,在当地广泛推广后,受到了科特迪瓦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

  在此期间,我经历过两次暴乱和席卷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曾在方圆两公里荒无人烟之处独自坚守岗位60天,多次感染疟疾高烧达40摄氏度,还曾两次遭到持枪抢劫。然而,信念和友谊,使我不仅不惧怕这里,还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

  2013年6月的一个大雨天,我的车辆不小心陷进路边泥潭里。我尝试拨打技术组同事的手机,信号却中断了。10多分钟后,有一群年轻人路过,他们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潭,把车辆推了出来。他们干净整洁的衣服被溅了一身泥,却婉拒了我的“感谢”。他们对我说:“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才对!以前我们只能吃木薯,自从中国专家来到科特迪瓦培育大米后,我们才有机会吃上大米。”

  2017年9月的一天,我到200公里以外的加尼奥阿省开展水稻示范指导。由于路况较差,车辆行驶缓慢。距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时,我乘坐的皮卡车右前轮突然爆胎。两位当地年轻人走过来热心地询问。他们主动帮我们卸下车轮,骑摩托车送我们去30公里以外的加尼瓦市修补轮胎,再把我们送回原地,帮着把修补后的车轮装上,并一直陪同我们到达目的地。

  他们说,他们村每年都有农户来到格格杜村的水稻试验基地学习培训,为他们带回许多中国稻种。他们如今能吃上优质大米,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都要感谢中国人给予的无私帮助。“中国人是我们最真心的朋友。只要你们介绍自己是来自格格杜村的中国水稻专家,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帮助!”

  2016年到2017年,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承办的科特迪瓦水稻技术海外培训班在科特迪瓦连续举办。在培训班上,我们将多年来在当地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传授给科特迪瓦全国各地的80多名学员。

  望着学员们欣喜的眼神,我的心中充满温暖。

  (作者为中国援助科特迪瓦农业技术合作组水稻专家)

  

  坦桑尼亚

  “最需要帮助时,总会有中国朋友的身影”

  宋 涛

  2007年8月1日,我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来到坦桑尼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2008年,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配合中国驻坦大使馆调研坦桑尼亚在医疗领域的需求后,中坦双方政府初步达成在穆希比利国家医院内建一所心脏外科医院的意向。2014年,中国政府援助坦桑尼亚工程项目——心脏外科诊疗培训中心建成并启用。此后,不仅坦桑尼亚的心脏病人不用转诊到其他国家,周边国家的心脏病人还可以转诊到坦桑尼亚来治疗。

  2017年,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印度等国的15个短期医疗团队借助这一平台实施了集中手术。心脏外科诊疗培训中心共完成289例心脏病手术,为坦桑尼亚政府节约转诊治疗资金7亿坦桑尼亚先令(约合210万元人民币)。

  2013年3月29日,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市市中心一座在建的16层楼突然倒塌,现场一片狼藉。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中资企业一道在现场工作了四天四夜。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总会有中国朋友的身影!”

  2014年4月,我们远赴马拉省普天马县义诊,当地政府向我们赠送了一对小羊羔,这是当地赠予尊贵客人最高规格的礼物。2016年7月,我们赴林迪省卢枉瓜村义诊,当地条件异常艰苦,小旅馆里没有水、没有被子,我们把床单披在身上,半夜被冻醒……

  医疗队下乡义诊的活动被坦桑尼亚媒体广泛报道。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称赞说,医疗队下乡义诊提供了“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医疗帮助。

  2016年9月10日,坦桑尼亚西北部卡盖拉省发生里氏5.7级地震,医疗队成为第一批到达地震现场的外国救援队。我们与当地医生一起,在地震灾区工作了四天四夜,共同诊治500例次病人,开展20余台手术。

  早在1968年4月,中国第一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就来到坦桑尼亚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医疗队担任时任总统尼雷尔的保健医生,为尼雷尔总统及其家人提供医疗服务。有一次,我去看望尼雷尔的遗孀马瑞娜,她的二儿子感激地说,上世纪70年代,他夫人难产,多亏医疗队员及时帮助,才确保母子平安。尼雷尔的孙女恩古萨十分信任医疗队,她的孩子生病,她只有在征求了医疗队儿科医生曲先锋的建议后才觉得安心。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身着中山装,在会场欢快起舞的场景,成为中国人民永恒的记忆。

  2017年11月9日,是中国第二十四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在坦桑尼亚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萨利姆家中拜访。合影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高呼:“中坦友谊万岁!”这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

  结束援外任务临别之际,马贾利瓦总理亲笔为我们赠言:“坦桑尼亚人民需要像你一样的中国朋友,请将坦桑尼亚作为你的第二故乡,常回家看看。”

  (作者为第二十四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

  • 专题

    欧盟官员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大门已关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