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9月15日在老挝万象市版索村拍摄的远处的老木桥和近处中国援建的桥梁。新华社发(凯乔 摄)
新华社万象9月18日电 通讯:中老“软硬兼施”合作提升项目村减贫能力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李莎
“按照中国的减贫经验,我们不是简单地进行送钱送物那样的‘输血式扶贫’,而是在项目村开展更有效的、可持续的‘造血型扶贫’。方法上‘软硬兼施’,既有看得见的路桥、大棚和学校等‘硬件’建设,也有培训、考察和交流等‘软件’建设支持。”中老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组长、中老国家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方常驻负责人范西宁日前在位于老挝北部大山里的版索村对新华社记者说。
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万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龙村开展。自2017年9月30日启动至今,两个示范项目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生计发展项目基本完成实施,能力建设活动持续开展。
在版索村,一座中国援建的新桥即将落成。49岁的副村长坎占·布维奈在桥边告诉记者,村里原来的木桥已经腐朽,下雨涨水后人们只能从上游绕着过,而中国支持的养牛、种玉米项目都在河对岸。“现在新桥要建好了,再也不用绕山路、过水路了。”
坎占说,自己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参观,在中国村庄实地交流学习脱贫致富的经验。“我们把中国的经验运用到我们当地,现在我们成立了生产小组,包括三项农副业技能:养牛、种玉米和织布。我们正在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去扩大生产小组规模。”
51岁的村民万萍对记者说,她丈夫参加了养牛小组。“对我来说教的技术都是以前没听说过的,有了这个项目后,村民们养的牛增多了。”
坎占参观过中国的一些脱贫示范村,尤其对广西的梯田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种植养殖以及由此衍生的旅游扶贫项目感兴趣。坎占说:“看到中国村庄种稻谷、开梯田,开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观光,自己也特别想做。”
中国援老挝减贫合作示范技术援助项目为老挝村庄引入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理念,建立村级项目实施管理组织,形成村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的雏形,帮助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尤其注重提升村民致富能力,提升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目的就是要实现项目村的可持续发展。”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方主任助理罗凤宽告诉记者。
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老方主任纳玲通说,该项目由两国联合成立中央和县级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和共同实施,这一创新有利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建设。她认为,“该项目的实施经验可以用于编写范本指南,将两国的扶贫经验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
“中方专家组与老方执行团队在共同管理实施项目中相互学习借鉴,中方专家可以更多了解老方当地的实际情况,利于更好指导项目实施,老方同事可以通过工作、交流学习中方专家的经验和管理方法,更好统筹推进项目实施,”范西宁说。
老挝工贸部部长兼老中合作委员会主席开玛妮15日视察了版索村。她对记者说,版索村现在很好,“要继续探索加强贫困村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全面建设,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能力建设方面,老中双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