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5日印发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涉及的三个案例中,社会普遍关注的“曾云侵害英烈名誉案”入选其中。
针对今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表示,三件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都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比较新颖,具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案例。
万春从三个方面,对陕西省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凤翔分局不全面履职案、湖南省长沙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不依法履职案、曾云侵害英烈名誉案等典型案例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进行了说明。
万春指出,一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体现检察担当。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中的前两个案例聚焦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主题,分别从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生动展现了检察机关运用法治力量规范、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曾云侵权案,明确宣示了英雄烈士名誉不容侵犯,有力彰显了检察机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使命。
二是集中反映检察工作新理念。陕西凤翔案,集中展示了检察机关树立正确的办案监督理念,通过依法提起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护的司法过程。湖南长沙案,检察机关着眼于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在依法提出检察建议后,又和行政机关、政府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体现了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理念。
三是凸显检察工作特色和检察职能发挥。新形势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体例作出重大调整,检察工作特色更加鲜明,反映检察职能作用更加充分。陕西凤翔案,集中展示了检察机关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督促凤翔分局全面履职的工作过程。湖南长沙案,重点说明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不是一发了之,而是持续跟进,并与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反复协调沟通,促进相关建议落实。曾云侵权案,说明了在维护英雄烈士名誉等权利中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这些工作,清晰立体呈现出检察机关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中的特色作用和职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