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昨天上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述意见进行说明。《意见》提出了三项具体量化工作指标,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护理床位占比要达到30%
《意见》要求,在健康教育方面,要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在疾病诊治方面,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
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到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作为北京市最早的老年病医院之一,北京市隆福医院就已经建立起了从老年健康管理到老年疾病诊治,包括慢性病管理、康复、中长期照护,一直到最后临终状态的安宁疗护等一系列连续化的医疗服务。
安宁疗护试点进一步扩大
《意见》提出要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畅通合理的转诊制度。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任秦苑介绍,2017年,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四川启动了第一批5个安宁疗护试点,局部构建了市、县、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远程服务五种模式,基本的体系开始初步形成。可以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从35个增加到61个,安宁疗护的床位从412张增加到957张,执业医生的数量从96人增加到204人,执业护士的人数也从208人增加到449人。
今年5月份,国家卫健委又启动了第二批全国试点,上海市和其他省份的71个地市进入到第二批试点当中。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
为失能老人上门开展
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
此外,长期照护服务必不可少,《意见》要求,要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
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充实长期照护服务队伍。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