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北京市医管局近日出台18项医院医疗便民服务举措,让百姓看病更方便。进一步细化专病专症门诊,开展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合门诊,挂号上继续推行知名专家团队号服务模式,让疑难病患者更容易看上“大专家”;服务更加人性化,开展营养门诊,丰富膳食供应,三级医院开展老年患者出入院评估服务;增设院内电子导航、电子叫号系统,处方有了二维码,患者可享受个性化用药指导。
让患者挂号不再“蒙圈”,就诊不再“找不到北”,开了药不再为咋吃疑惑,北京市医管局日前发布《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出台18项便民服务举措,持续改善服务流程、创新便民举措,让医疗服务再升级,改善老百姓看病就医感受,切实感受医改成效。
北京市医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潘苏彦介绍,经过多轮调研,已梳理出目前市属大医院在医疗服务中仍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患者感受不好的痛点问题。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的系列举措将在今年内逐项落地实施,让患者看病更省心。
团队再扩容
挂专家号更容易
一号难求,本来就挂号难,让人懊悔不已的是挂错了号。北京市医管局要求各大医院进一步细化专病专症门诊,专病专症门诊更“专”更“细”,增加专病专症门诊数量,让患者“按症索医”“按病索医”,挂号不再含糊。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挂号成功后,一些医院推送分时段诊疗建议时间,有的1小时,有的30分钟。今年开始,北京市属三级医院预约时间缩减到30分钟,并在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让患者明明白白候诊,指尖上的医院功能更强大。
针对患者就诊期间程序复杂、反复排队奔波等问题,京医通服务平台的移动端增设就诊信息查询、化验检查结果信息推送和自助打印功能,让患者“少跑腿”。急诊患者(特别是急诊留观患者)提供急诊预交金服务,患者可选择先缴纳急诊预交金、离院统一结算的方式,减少患者往返排队缴费。
继续推出知名专家团队号。这种服务模式,将知名专家直接对外挂号,改为通过知名专家领衔的团队内层级转诊。初诊患者需经团队医生进行首诊,团队医生经过专业诊断并完善辅助检查后,将需要知名专家诊治的患者通过纵向诊间转诊方式预约知名专家诊疗时间,这一机制既使疑难病患者能够通过层级转诊看上“大专家”,又可将常见病轻症的号源腾挪出来,引导患者理性就医。2016年3月1日起,在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同仁医院等15家市属医院分三批次共推出70个知名专家团队。从今年起,北京知名专家团队第四次“扩容”,累计达到90个团队。
一位山东德州的患者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她顺顺当当挂上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的团队号,经院内转诊,复诊时王拥军给她瞧了病,并安排她住院手术。
疑难重疾病
多学科联合门诊
“处方也有了‘身份证’”。潘苏彦介绍,在处方上设置二维码,患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个性化、快捷的贴身用药指导,让患者服药更放心,解决了患者获得用药知识不专业、不便捷等问题。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让疑难重症患者看病更方便,北京市属大医院重点拓展远程医疗服务,破解覆盖面不足、服务能力缺乏的问题,继续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开通疑难重症转诊绿色通道,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
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各大医院扩大日间手术覆盖病种,增加非手术类日间病房服务,比如日间化疗病房,让患者短住院、少花钱。据悉,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及小汤山医院属于精神专科或康复医院无相关服务内容,实施范围为其他19家市属医院。
各大医院开展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多学科门诊服务,实行一站式诊疗服务,并在设有中医科的市属医院组织中西医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同时,针对专科护理服务种类不足、患者需求大但知晓率低等问题,各医院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内容,加大对“伤口造口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等需求较多的护理门诊宣传力度,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针对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增加与权威的健康知识平台缺乏等问题,医院通过公示栏、电子屏或官方微博微信发布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并推出病友会、家属健康讲堂等系列活动,让患者及家属获得专业指导,在门诊区域增设科学健康站,患者可以自助测血压、测视力、测体脂等,阅读健康科普读物,并向健康指导员进行健康咨询,随时随地享受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