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尊重历史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无疑是必看展品。
为何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来制作仿制品?主要还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主任陈晓明介绍,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基本陈列里,80%的文物都是纸制品。“展馆里的文物展出,一定要用灯光照明。无论是冷光还是暖光,都是有伤害的,时间长了都会影响展品的寿命。”
赵嫣一说,这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珍贵文献,大多使用机器制造的纸张,纸张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较高。纸张寿命,一般在百年左右。如今,泛黄发脆已是普遍现象。
“目前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进库房,在没有光照,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存放。所以,在展馆里,如果有多个原件,常常各原件轮流替换展出。如果是孤本,则是原件和仿制件轮流替换展出。这是业内通用的做法。”陈晓明说。
这也是更多展览的需要。以国家一级文物“红头本”《共产党宣言》为例,“目前全国发现的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只有11本,我们馆也是2006年才征集到一本,十分珍贵。”陈晓明介绍。“红头本”基本陈列里需要展出,6月份一大纪念馆即将举办的临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里也需要展出。于是,由赵嫣一制作最新的仿制本,成为现实的选择。
2014年,从复旦文博系研究生毕业入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赵嫣一接到的主要任务,是文物保护及修复。一年后,她接到新任务:仿制文物,用于替换展出。“原原本本仿制这些文物,既是对历史、对参观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对文物预防性保护最有效的办法。”赵嫣一感慨。
仿制文物,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文物无损。“每次仿制前,我们都要仔细研究原件纸张纤维、油墨、印记等。《共产党宣言》原件十分珍贵,我们通过搜寻展柜底部,找到原件散落下来的零碎纸质纤维进行无损检测,确定纸张类型、材质和厚度,寻找合适的仿制材料。”赵嫣一说,不同材质纸张的纤维不一样,厚度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深受教育满怀敬意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的仿制工作,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比如,做仿制工作的,不能保管文物;仿制内容完全按规定进行而且登记在册;每一件用于替代展出的仿制品,都有编号;除需要展出的仿制版本外,其余全部销毁。
枯燥单调的文物仿制工作,在赵嫣一看来却是受益良多,“很多青年志士正是看了这本书,坚定了自身的共产主义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没有这本书,就没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种感受,在仿制这本书的过程中,会特别清晰。你会觉得手中捧着的,就是一团革命的火种。”
在赵嫣一看来,仿制工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通过我们的努力,仿制文物能够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展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也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原件,即使过程十分枯燥,仍然是非常值得的。潜心研究每件革命文物的细节,更让我对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的忠贞满怀敬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文物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本报记者 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