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挖潜减少被动需求,提升课堂效率+探索校内托管
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执信中学,记者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也看到向课堂要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减少学生依赖补习班的有益探索。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很多培训机构主推的内容。我们在班级创建了几个杂志社,从摘抄名家名篇到主动创作,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执信中学语文教师董燕介绍。
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特点,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开展分层教学,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执信中学校长何勇看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减去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量。学校应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除了向课堂要效率,广州市还积极探索校内托管试点。在华融小学,记者看到,学校将课后托管分为基础性托管和包括弦乐、管乐、合唱、足球、围棋、击剑等14门课程在内的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第一种方式由学校安排校内教职工看管学生,人员补贴费用由政府财政补助解决;第二种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费用由家长自理。
“孩子参加了弦乐社团,主攻小提琴。以前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每学期费用都要在六七千元,现在参加学校社团,费用大大降低不说,质量还能充分保证,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提升了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华融小学四年级贾诗天的妈妈告诉记者。
“试点校内托管所产生的作用已超出了制度设计之初的预期。从教育内部挖潜,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拼分数、拼升学率的观念,校内托管已成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有效配合。”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曾东标谈道。
“一方面向课堂要效率,一方面试点校内托管,只有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家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被动需求。”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介绍。
标本兼治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培训行业优化升级
尽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放眼未来,任务依然艰巨。“校外培训热还没真正‘退烧’,仍需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吕玉刚介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仍不够积极,一些校外培训行为转为“地下”或化整为零,一些地方对在职教师私自补课行为查处不力,一些学生退出校外培训后,课后服务还跟不上。
为此,广州市的做法是“一方面,完善校外培训市场准入制度,把好校外培训市场的入口关,一方面完善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机制,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范围,强化网格员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同时加强校外培训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明确准入清单、课程清单、评价清单,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多区域齐抓共管,建设校外培训市场信用体系,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在提高教学质量、履行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樊群介绍。
“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还要统筹解决‘吃不饱’‘吃不好’两头问题,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尽快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长效机制。”吕玉刚说。(本报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