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数字海洋”走向纵深
□记者 董建国 福州报道
自从科技部2001年批复建立“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示范区开始,福建便进入“数字海洋”时代。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系统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在海洋环境观测、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渔船应急管理等方面,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和“数据化”管理。
目前,福建已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业务化运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实时观测网和信息化服务体系,集成观测设备68台套,观测要素达26种,形成对福建海域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和信息服务,累计获取数字化数据8太字节(TB)。
在观测网的基础上,福建省建立了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平台,将预警报业务工作全面数字化,并与发布系统自动对接,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即时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传真、短信、LED显示屏等发布服务信息,有效提高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让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广泛、高效。
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福建省已逐步实现了全省海域信息一张图,使得用海项目智能分析审核、海域使用权电子登记和统一配号、海域使用权出让等业务做到“信息公开、过程控制、全程留痕、永久追溯”。目前,全省共确权登记海域使用项目3300多个,积累了大量的海域和海岛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海岸线无人机航拍影像,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还于2014年成立了虚拟海洋研究院,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对接。如今,虚拟海洋研究院征集入驻专家达1500多名、入驻高校20家、科研院所39家,创新企业368家,服务机构10家,建成了汇聚300名以上重点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
此外,福建省在整合提升现有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建设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厦门海沧海洋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等5个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最终形成“一网五基地”的虚拟海洋研究院体系,保障优秀项目顺利落地和成功孵化。
“下阶段,我们将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完善‘数字海洋’体系,大力推动‘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力争把福建省从‘数字海洋’向‘智慧海洋’方面转变。”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