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海洋科技挖掘“海”的潜力

2018-06-11 01:20:43 经济参考报

  上海:推动深海观测技术走向产业化

  □记者 许晓青 何欣荣 张建松 上海报道

  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渊中心”)翻译的国内第一本讲述深海探索过程的译著《深海探险简史》,近日在上海科技节上亮相。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表示,科普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科研。他说,“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海洋、保护海洋,更加明白海洋科学的魅力。”

  据介绍,深渊中心与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彩虹鱼”深海科普基地,并已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将最前沿、最全面的深海装备和深海科学知识展示给公众。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海洋科学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的深海高科技公司。

  去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水下飞行潜艇就是一款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目前已在斐济投入使用,用于海底旅游观光。

  事实上,在深海观测、深海勘探等前沿领域,我国开始尝试不再由政府包打天下。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位于上海浦东临港地区的同济大学海底观测基地,正与民营企业江苏亨通集团合作,推动深海观测科技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同济大学海底观测基地是我国大洋钻探和深海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地球物理、深海钻探和大洋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作为合作方的亨通集团,近年来的业务也从陆地逐渐向海洋延伸,积极推进海底光纤网络和海底超高压电网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2017年,双方在临港海洋高新园区合资成立了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近期将会以海底观测网为核心,推动智能化海洋立体观测网的产业化,探索海底观测网总包工程服务;远期则致力于发展海洋大数据服务,打造集水下观测网的硬件研发生产、软件开发、工程施工、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及大数据服务为一体的海洋光网产业链。

  专家表示,这种“政府支持+民间投资”和“科学家+企业家”的产学研模式,将推动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

1 2 3 4 共4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