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商之间筑起“防火墙”
“围猎”一词,本意是从四面合围起来捕捉动物,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干部。“压缩‘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生成空间”系列文章之二这样解释说。
该文章还梳理了党的十八大后被“围猎”落马的官员的类型。
投其所好型。一些“围猎者”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有的官员喜欢赌,便在牌局上故意输钱以输送赌资;有的官员沉迷美色,就设下美人计……
温水煮青蛙型。“围猎者”在和官员的交往中,往往从细微入手,很可能一开始仅仅是吃饭喝茶送点小礼品,继而事无巨细都能主动帮官员妥善料理。
利益交换型。该类型又包括权力输送、金钱输送等。权力输送是指利益集团将自己手中的某些特殊权力送给某些官员,以此“围猎”官员手中的权力,达到这两类权力主体的相互输送、互通有无,甚至形成攻守同盟,将本来非法的利益合法化。
曲线救国型。对一些具有一定抵制诱惑能力,或因位高权重而难以被“围猎者”轻易接触到的官员,则迂回包抄,从官员外围入手,选择其家属、子女、司机等进行“围猎”。
利用影响型。有的商人热衷于架天线、抱大腿、找靠山,经常以不经意的口吻把大领导挂在嘴边,为自己营造气势,对官员施加影响,达到“围猎”目的。
“压缩‘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生成空间”系列文章之三则分析了受贿行贿何以滋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心理、逐利动机、惩处力度不够、监督缺失。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制度上防止领导干部被“围猎”呢?
宋伟的建议是,一是加大对关键少数“一把手”的监督,建立更加严密有效的权力制约制度体系,筑牢制度的笼子。二是加大对“围猎”干部的惩处力度,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三是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并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减少“围猎”行为的发生。
杜治洲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严防权力运行制度漏洞是防止领导干部被“围猎”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将领导干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权力运行透明度,让行贿者没有“围猎”官员的机会。
杜治洲认为,同时,从行贿者的角度来看,需要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让行贿者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指出的是,针对行贿人的黑名单制度比针对单位或公司的黑名单制度更为有效,因为前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追责,避免行贿人将进入黑名单的公司重新包装以逃脱惩罚。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净化畸形官商“朋友圈”,还是需要从制度上厘清权力边界,铲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划定领导干部正常交友明确而具体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