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中国社科院权威专家:汇率改革基本适应市场经济改革进程

2018-09-05 01:38:53 经济参考报

  过去40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再有就是对外开放的水平显著提高,“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促进中国工业体系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与改革开放同行”系列智库论坛第三场日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国内权威专家围绕“改革开放40年汇率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我国汇率改革的经验与方向。

  谢伏瞻:

  人民币汇改的进程、成效和经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价格,是宏观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40年当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次比较大的形成机制改革和八次小的调整。

  第一次汇改发生在1994年。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国务院推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综合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出台的措施一是汇率并轨,把过去长期实行的双轨制的汇率改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二是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行结售汇制度;三是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外汇交易市场;四是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这次汇改首先稳定了汇率水平。

  第二次是2005年的汇改,中间价成为政策风向标。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改变早先的人民币盯住美元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兑美元一次性升值2.1%,从8.28升至8.1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参考上日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价确定,改为参考上日收盘价,但维持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0.3%不变。2006年1月4日,央行进一步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机制,改变中间价的定价方式。

  此次汇改成效明显。首先,有效应对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其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海外的离岸市场开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特别是香港的离岸市场日益活跃,为人民币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汇改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改变。同时,这个时期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为我们增强了走出去的实力。1994年的汇改,让我们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2005年的汇改,让我们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第三次是2015年的汇改,这是向浮动汇率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汇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持人民币稳定,在2015年12月11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此后,在收盘价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入了一篮子货币以及逆周期因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第一,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汇率机制改革总体上循序渐进,与我们改革大的进程相一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

  过去40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再有就是对外开放的水平显著提高,“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促进中国工业体系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了中国整体经济参与全球市场的深度。

  第二,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提高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的占比,保持了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格局,避免了经济在遭遇外部冲击时出现大起大落。另外,经济内部失衡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人民币汇率弹性上升,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由2012年的44.9%上升到2017年的58.8%;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54.9%上升到2017年的58.8%,经济增长的模式由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

  再有就是外部失衡也得到的缓解,改变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从2014年8月份的历史高点逐步下降,短期资本流动趋于平衡。

  第三,完善了国内的资本市场,抵御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现在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在逐步推进,截至2017年末,根据IMF分类的7个大项目和40个小项目中,有34项均实现了全部或部分可兑换,完全不可兑换的小项目6个,主要与衍生品交易、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股票、个人外币贷款等相关。

  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汇率水平基本在一个合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有效应对了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加快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推广,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频率和规模稳步增加,离岸市场迅速发展。SWIFT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收支货币中的份额为1.66%,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截至2017年末,人民银行陆续与37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超过3.3万亿元,互换功能由维护金融稳定为主延伸到维护金融稳定和便利双边贸易投资并重。

  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带动下,境外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总计5591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总计4184亿元。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哪些成功经验?

  一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始终遵循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减少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干预。

  二是始终坚持改革的自主性。在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现实情况出发,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仍然坚持汇率稳定,维持了汇率制度的可信性,向市场传输了清晰的信号,有效稳定了国内价格预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G7、IMF等都在不同场合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坚定维护自我利益,坚持以我为主,为应对危机做出了贡献。

  三是坚持改革的渐进性。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无论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还是资本项目的开放,都是按照我们国家总体经济的基本面和改革的需要来推进的。

  四是坚持改革的可控性,尽可能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防止对外向型企业的打击,避免金融出现大的波动。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专题

    晋江经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