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通
“喜书记”不姓喜,而姓许。
“他给大伙办了很多事,村民有喜事都愿和他说,加上客家话中‘许’和‘喜’谐音,大伙习惯叫他‘喜书记’。”下乡扶贫两年,江西理工大学驻兴国县崇贤乡崇义村扶贫第一书记许立新有了新称呼。
类似的“别称”不在少数:自然资源部“80后”干部李兆宜曾担任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打井发展甜叶菊产业,被称为“打井书记”;江西省投资集团驻瑞金叶坪乡大胜村第一书记刘欢迎,为五保户、低保户以及无房贫困户筹建“梦想家园”,被称为“欢迎书记”……
赣南是长征出发地,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发源地。一个个带着亲昵的别称背后,是一道道心心相印的干群“连心桥”。
这一鱼水深情的密码,写在时任红1军团2师4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将军的《别了,于都河》中:“这里的乡亲们没有把我们当外人,甚至待我们胜过亲人——他们帮我们补衣裳,教我们打草鞋,像逢年过节迎亲人一样,给我们捧来香喷喷的红薯、红米饭和可口的菜肴……”
这一鱼水深情的密码,写在80多年前的山歌声中:“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在艰苦的革命岁月,党员干部与工农群众一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很多苏区干部自带粮食去办公,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作风赢得群众衷心拥护。
85年后,“苏区干部好作风”再写新篇。赣州市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85年前,老区人民为支持革命,把自家的年轻人源源不断送上战场,跨过于都河的8.6万余人,赣南籍红军达5万多人。
饮水思源,初心不改。为了苏区的发展,如今4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已有3批121名优秀干部深入赣南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挂职帮扶。
当挂职期满,所在村子也整村脱贫,中国日报社挂职会昌县珠兰乡大西坝村第一书记的冯宗伟却选择再留一年,一定要等荷花长廊建起、大棚蔬菜基地市场稳定再说。
面对扶贫“新长征”,来到长征出发地的干部倾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