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6月23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全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我国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71项改革试点经验,有效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正进入“全新阶段”。
近日,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发布了首份《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那么,哪个自贸试验区试验任务完成情况最好?哪个领域开放程度略有迟缓?又该如何理解新时期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呢?
“制度型开放”是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开放的新表述。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而事实上,这个转向中国从2013年就开始酝酿探索了。
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近年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规则某种程度上已落后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双边及区域贸易协定逐渐兴起,CP、TBP、PPIP、CETA、RCEP……这些国家通过谈判并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市场开放度、标准上都超过WTO现有框架下的承诺,新的趋势已不可阻挡。顾学明表示:“从涵盖的内容看,国际经贸规则逐步向边境后议题不断延伸和拓展。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除传统贸易投资议题外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监管一致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政策、反腐败等边境后议题。这些边境后议题属于一个国家经济主权范畴内的事务,涉及一国的经济体制、规制与政策,反映出当前的国际经贸规则已经深入到了国家的内部。”
在这种形势下,是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缩小差距,还是固步自封,等待被超越被落下,中国用5年多新建12个自贸试验区做出了回答。而推动中国走向制度性开放,正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所以它的任务非常之重大,使命非常之光荣,在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方方面面必须走在前列。”
对外商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正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重大进步,中国从2013年在上海自贸区推出190条限制措施的首张负面清单到如今缩减至45条全国自贸区“一张单”,仅用了5年。2019年3月,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外商投资法》,以法律形式将这一制度加以确认。
一份由商务部研究院编写的首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近日发布。根据报告,五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落实良好,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方案》试验任务完成情况最好,完成率达到98.99%。广东、天津、福建等第二批3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已基本完成,任务完成率均超过90%;第二批自贸试验区2.0版《深化方案》已全面推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试验任务全面启动,截至2018年底,完成率总体超过70%,其中辽宁自贸试验区完成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