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题:在共和国的丰碑上——聚焦重大国家工程中的人民子弟兵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
这是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的不朽丰碑——
从“两弹一星”到三峡工程,在一个个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国之重器”上,凝聚着中国军人的心血和汗水。
这是书写在神州大地上的壮丽诗篇——
从成昆铁路到青藏铁路,在一处处象征着新中国辉煌成就的“世纪工程”中,闪耀着人民子弟兵的奉献与牺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军队始终恪守宗旨本色,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参加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高标准参与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书写了人民子弟兵为民造福、为国兴利的赤胆忠诚!
从“两弹一星”到三峡工程,“国之重器”挺起中华民族脊梁
去年冬天,一位军队功勋科学家的溘然长逝,让亿万网友为之泪奔。
他叫程开甲,中国科学院院士,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一身。
他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名军人。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开始,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
面对荣誉,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国有重器,以命铸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来,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祖国需要我,我要回家!
经过长达5年的艰难曲折,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毛泽东在接见他时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
依靠自力更生突破核心技术,依靠艰苦奋斗铸造大国之盾。
作为我党我军的传家宝,艰苦奋斗永远是人民军队最亮丽的底色。
1958年,一列闷罐火车行驶在中国西部,所经站牌都被草帘子遮得严严实实。
车上载着的,是从朝鲜战场秘密归国“执行特殊军事任务”的第20兵团将士。
兵团司令员孙继先,曾在长征途中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胜利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次,他率领征尘未洗的官兵,千里挺进西北大漠,开始了面向太空的“新长征”。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任务是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修铁路、建机场。
官兵们吃沙枣、喝碱水、睡帐篷、住地窝,没有大型机械,就手拉肩扛,硬是把一根根枕木、一条条钢轨铺设到位。
仅用两年多时间,他们就在茫茫戈壁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成为新中国首个导弹、首颗卫星的“产床”。
“两弹一星,让我们提振了民族士气、挺直了民族脊梁。”当年参与卫星发射测试工作的刘庆贵自豪地说。
三峡工程,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
在长达13年的建设周期里,武警水电官兵先后承建了三峡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双线五级船闸等艰巨任务,实施100多项技术创新,创下10项世界水电建筑史纪录,工程合格率达100%。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三峡工程,这座持续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水上钢铁长城”,铭刻下人民子弟兵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