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主维权事件”持续发酵,随着调查深入,更多信息被曝光。比如,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在销售环节涉及的私收金融服务费等行为浮出水面。关于汽车销售、关于经销商的潜规则,还有哪些谜题有待破解?昨天,我们已经刊发了社评《“不闹不解决”折射怎样的维权生态?》,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这一话题。——编者
破除汽车“垄断销售”更为关键
余明辉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对不少普通人来说,购买汽车已经成为正常的大宗消费。而这样的消费中,安心顺心很重要。遗憾的是,如今从购买到售后往往陷阱颇多,尤其是一些名牌主流车型。比如在主流的购车渠道4S店,顾客看车时销售笑脸相迎,各种优惠令人目不暇接。可真到付款环节,“幺蛾子”就出现了——加装饰、加钱才能迅速提车,贷款附带神秘“手续费”“服务费”等,消费者稀里糊涂就中招了。此次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维权风波”,无疑就是这类现象的一个典型注脚。
为什么一些汽车经销商敢于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把消费者当唐僧肉,轻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原因很多,比如,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监管不及时、执法力度不够,违法违规成本较小;信息不对称等。但笔者以为,目前汽车销售中很大程度上存在垄断,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以往的汽车销售,基本上实行的是区域独家代理的模式,而且很大程度上不但整车是这种模式,甚至汽车的售后、零部件的销售也是这种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成熟,独家代理的汽车销售模式逐渐显现出不适应形势的一面,它让汽车销售市场缺乏竞争活力,价格高企但服务跟不上。因此,2017年7月1日我国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国内汽车销售实施“三多模式”,即供应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进行销售,经销商可以同时经营多个品牌产品、为多个品牌汽车提供售后服务,消费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购买汽车、享受服务。这打破了原来4S店长期品牌垄断的局面,同时增强了汽车销售中的竞争,对降价和提升服务有积极意义。
然而现实中,在各种既得利益的掣肘下,上述办法的落实并不理想,不少汽车品牌实施的还是区域代理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垄断特质,这使得汽车销售模式改革的红利并未更多惠及消费者,反而增加或稳固了经营者欺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底气,相关销售乱象依然频现。
以此次涉事的4S店西安利之星来说,其背后的利星行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和目前最大的奔驰汽车经销商。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来看,利星行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享有相当的话语权。一些车型只有这里能买到,新的销售公司想进入往往很难。
概而言之,此次“奔驰维权风波”凸显和折射的,其实是目前国内汽车销售垄断模式还很严重。要想从根上消除目前汽车销售中的各种乱象,个案的处理震慑当然不能少,但加速破除垄断销售模式更为关键。
清理那些潜伏的“服务费”
何勇
不少买过汽车的人都被“金融服务费”之类的服务费、手续费坑过。比如,今年3月,湖南广播电视台一栏目就曝光了湖南申湘汽车天衡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涉嫌强制搭售保险、收取消费者1万元贷款服务费的事情。
随着汽车价格越来越透明化,4S店售车时单凭裸车的价格已经很难取得利润。所以为了确保利润,汽车销售顾问一般都很会“另辟蹊径”,通过所谓的优惠折扣、“零利率”车贷等,诱导打算全款购买汽车的顾客贷款购车,捆绑销售保险等,并趁机收取不出具发票且涉嫌逃税的“金融服务费”之类的服务费、手续费。这么做甚至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汽车销售行业的潜规则,成为不少4S店的重要盈利点和汽车销售顾问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法律角度说,这么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4S店不管是在标价之外向顾客收取“金融服务费”,还是捆绑销售保险,都明显违反了这两条规定。更何况,一般说来,4S店推荐顾客贷款购车,金融公司会向他们提供劳务报酬,4S店另外向顾客加收“金融服务费”,实质上是得到了双重好处。
要推进汽车消费市场健康稳步发展,必须优化汽车市场消费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应以这起“奔驰车主哭诉维权”事件为契机,彻底清理、扫除汽车销售行业的各种潜规则,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