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新闻

图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马木提·艾德热斯的养牛致富之路

2019-04-22 10:26:2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马木提大叔家原有的牛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宪):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马木提·艾德热斯。去年,在扶贫惠民政策下,地方政府出资为马木提修建了一个全新的养牛场,成立了养牛合作社,他团结各族村民一起养牛,开辟出一条养牛致富路。

  今年79岁的马木提大叔自小跟着父亲养牛,如今家里一共养殖了38头牛。他告诉记者,过去养牛要到距离团结村3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放牧,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回忆起过去养牛的日子,马木提大叔说:“我们养的牛比较多,其他人养的比较少,只有一两头牛。养牛很辛苦的,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慢慢地就把牛卖掉不再养了。但是我没有,我一直坚持。有时候买牛的少,牛卖不上价格,但我也没有放弃,坚持养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木提大叔家的牛养得越来越好,靠着卖牛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马木提大叔将今天的好日子归功于国家政策的扶植和政府提供的便利。

  马木提大叔说,过去养牛没有封闭式牛圈,而是在露天搭一个围栏养牛。现在不但有了牛圈,还是一座现代化的牛圈,设施全,空间大,环境干净明亮,这都要感谢齐满镇政府和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出资出力。

  甬库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说,2018年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致富。团结村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合作社的形式,让种植和养殖大户们有机会扩大规模,越做越强,其他散户则可以通过入股分红。“因为这个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靠合作才能做强做大,才能达到共赢。通过我们了解,当时马木提有30多头牛,但是没有现代化的养殖场,都是以前盖的旧的圈道,环境很差。然后我们跟(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一拍即合,要援助一下,就(帮他)建了现代化的圈舍、资料间,同时(他也)帮助两户汉族养牛户一起发家致富。”

  孙志宝说,合作社这种形式在团结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团结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居住在这里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和壮族,各族村民从来都是“同吃一锅饭,同耕一块田,同跳一支舞”,尊重彼此的民族风俗和信仰,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的精神已经深入到每位村民的心里和行动中。因此,当合作社的主意刚提出来,马木提大叔就立刻想到了两位邻居--王小军和刘大力。

  今年53岁的王小军,从父辈开始就和马木提大叔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王小军自己的话说,“我们两家人过成了一家人一样。” 王小军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在他记忆中,小时候经常到马木提大叔家来吃饭。“我们可以说(把马木提大叔)当作自己的老人一样。当了多少年邻居以后,就是平常事来事往的,从来没有红过脸,也没有斗过嘴什么的。我是他(马木提大叔)看着长大的嘛,一直是邻居。我父亲现在都八十多岁了,和他年龄差不多,回口里(甘肃老家)养老去了。”

  提起合作社,王小军非常感激马木提大叔,也特别佩服他在牲畜养殖方面的技术,放心地将自家的两头牛入股到马木提大叔的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从去年就是2018年(成立的),这里面有我两头牛。(合作社)建了之后,大队说谁有牲口可以加入这个合作社。我们是近邻居,我以前喂羊喂啥的都找他,他说干脆(让我把牛)放到这里面去,入股。入股了,我的两个牛下了牛娃子卖了以后,平均分红。”

  同样入股的还有与王小军同岁的汉族村民刘大力,他是1981年搬来团结村的,隔壁就是马木提大叔家。有几次,他养的母牛生小牛时遇到难产,都是马木提大叔过去帮忙接生,化险为夷。这次成立合作社,马木提大叔也主动提出让刘大力入伙,给以种棉花卖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刘大力提供多一条增收的途径。

  王小军和刘大力的牛数量较少,由于还要照顾农田的种植,对养牛场投入的精力和劳动力也比较有限,因此马木提大叔主动承担了较多的劳动,甚至提出多分给王小军几头牛,让他能更快富裕起来,改善生活。

  马木提大叔的养牛合作社取得了可喜的收益。去年,合作社卖牛所得收入近10万元人民币,而今年1月到4月的收入已经突破了10万元。谈起未来,马木提大叔和他的合伙人们信心满满。他们相信,借着惠民政策的春风,养牛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夏赛赛

高清图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