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南京为保护“微笑精灵”江豚,做出了这些努力

2018-05-22 00:35:37 中国新闻网

长江江豚。周佳俊 摄

  中新网客户端南京5月22日电(袁秀月)说起长江,就不得不提长江江豚。它是独有的能够完全适应淡水生活的江豚亚种,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部分支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还被称为“微笑精灵”。然而现在,长江江豚仅剩1000头左右。

  “在过去几十年中,长江江豚有持续的衰退,其实有很高的概率步白鳍豚的后尘。”在坐船前往南京江豚自然保护区的路上,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光说。

  白鳍豚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长江淡水鲸类,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八十年代数量开始锐减,当时仅有400多头,1990年减少至200多头,2002年已不足50头,2006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至今都没有明确再次发现白鳍豚的踪迹。

  杨光说,相对于白鳍豚,长江江豚衰退的趋势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90年代的统计显示,整个长江江段有2700头,到了2012年的调查,已经是1000头多一点,年均衰退率是13%,而实际的衰退则是加速的趋势。”

目前,长江江豚数量仅在1000头左右。李怀仁 摄

  在此情况之下,长江江豚这个“水上大熊猫”变得几乎比野生大熊猫还要稀有。2017年,江豚也从二级国家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此前,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曾共同被认为是窄脊江豚的两个亚种。今年4月,国际知名的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杨光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长江和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多只江豚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杨光团队发现,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已形成独立的进化支系。这也证明了长江江豚不再是窄脊江豚的亚种,而是一个独立物种。

  在杨光看来,长江江豚独立成一个物种,无形中也变成了长江中下游的特有物种,对它的保护就显得更有价值,也更迫切。

  “长江江豚和白鳍豚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很重要的一点,它们属于水生生态系统的顶端,这种顶端的物种一旦出现严重的衰退或者灭绝,不仅预示着这个动物本身有危险,而且预示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都有危险。”杨光说,通过对这些动物的保护,可以达到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保护长江江豚这个旗舰物种,也能更好地推动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

长江南京江段,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豚的出现。袁秀月 摄

  可喜的是,在长江南京江段,还有一个可观的群体在进行稳定的栖息,在南京市区内就能看到。近段时间,杨光团队正在对南京江段江豚的数量进行调查,基于之前所做的数据调查和初步的分析发现,南京江段的长江江豚数量要比预期的数量显著得多。

  近年来,对于江豚的保护措施也不断推进。2016年,农业部正式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并进入实施阶段。2017年,长江江豚拯救计划还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江苏省以省政府的名义颁布了江豚保护行动计划,还在南京江段成立了省级的自然保护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费用,为南京江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杨光表示。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制作的江豚明信片。袁秀月 摄

  2014年9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自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新济洲与安徽交界水域,总面积86.92平方公里。在保护区内开展执法巡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涉水工程监管、水域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

  2015年,南京成立了江豚保护协会,杨光正是协会的会长。“我们通过协会整合了政府、民间,包括教育、科技、体育等多方面的资源来开展江豚的保护活动,包括到大中小学和社区进行科普,进行公益环保活动,组织长江江豚论坛等。”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意识在逐步提升,生态环境变好了,江豚的出现几率也大大提高。杨光说,目前要做的是通过保护来延缓种族衰退,然后再慢慢进行数量回升。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 如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你知道吗?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不尽相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无腿老人“挑战不可能”成功登顶珠峰

    • 优势栏目

      【特稿86】地震孤儿的10年回家路

    • 优势栏目

      【汶川地震十周年】映秀花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