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到乡村 挣钱顾家两不误
“亲爱的兄弟姐妹,因近段时间市场需求,生产订单供不应求,近期部分部门将持续加班,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公司正布局在大路铺镇附近增开几个分厂,如果大家在外的亲朋好友有意回家发展,可以到办公室商讨,公司将大力支持。”这是张贴在江华县大路铺镇君贤皮具厂外的一则通知。
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40岁的莫德玉成为了从广东回乡就业的一员。他腿脚不便,很多体力活都干不了。在广东他每月赚4000元,扣除租房吃饭等,每月剩不了多少钱。如今在家门口从事皮具贴胶片的工作,每月算下来有3000多元,工厂还提供伙食和住宿,“没了牵挂,回家有归属感。”
在工厂的另一边,工人秦冬雪(化名)正剪裁着多余的皮料。公公偏瘫长期卧床,秦冬雪既要侍奉年迈的公婆,又要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经济来源主要是丈夫在广东打工的收入。得知君贤皮具厂在镇里建厂的消息,她打算试一试。在这里上班,步行几分钟就到,方便她照顾老人和小孩,每月3000多元工资,能够缓解经济压力。她最大的愿望是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
为了支持小微企业进村开设“扶贫车间”,江华县出台了税费减免、厂房补贴、培训支持等方面的政策。财政还专门补贴20万元,开通每天对开的江华往返义乌的物流专线。物流专线开通后,江华人在义乌开办的20多家企业回乡进村办厂。
“农村有很多留守人员和闲置劳动力,一些操作简单、方便易学、不受生产线限制的工作,培训后,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在江华县沱江镇芒海洲村设立的扶贫车间,鼎维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忠林说,这样既免去了企业投资建设的大笔费用,又能够充分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
此前,这个专业生产一次性雨衣、雨披等产品的公司主体主要设立在位于县城的工业园区,但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因为招不到工人,无法完成订单,甚至拒绝了几百万元的订单。”
2017年,公司响应“小微企业进村开设扶贫车间”的产业扶贫新思路,将两个“扶贫车间”开到村里,并优先招收贫困群众。不到一年,公司员工由最开始的60人增加到近1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人。“原来产能跟不上订单数,现在招工门槛低,工资计件,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都回来了,公司产能也翻了两番。”
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如何激发?“扶贫车间”让村民有事做,有钱赚,也为工厂解决了人力短缺的难题,促进了产业发展。目前,江华县进村办厂的企业总数有400多家,年产值近10亿元,吸纳带动了9000余名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占30%左右,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