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人间

义乌:“闯”与“放”成就“市场命运共同体”

2018-07-20 09:04:23 新华每日电讯

  让小商品进得来出得去

  突破关卡成长起“联托运”

  刚刚尝到市场甜头的义乌人,很快就遇到一个更大的难题:小商品批发生意越红火,货物流通量就越大,如何让购销两旺的小商品进得来、出得去,成为义乌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

  虽然有“四个允许”的地方政策松绑,一枝独秀的义乌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但与周边县市乃至全国各地市场管制的冲突也在加剧,当地政府对市场繁荣的支持,难以逾越行政区域的边界。只有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才有可能打通域外流通渠道的封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围。

  在市场里,丁尔民发现彩带特别好卖,这促使他放开胆子去广东和福建大批量进货。从广州到义乌,1000多公里路程,当时需要经过20多个检查站。负责运货的货车司机,远远看到检查站,就立刻停车躲避,等到检查人员下班才敢继续赶路。“检查站对包装带有英文的货物一律扣留。你想,小商品怎么会有英文?肯定是走私的。”丁尔民笑着说。

  急剧扩张的小商品交易需求,使义乌市场流通环节瓶颈日益突出,谁能控制货源谁就能抢占市场。一时间,以打通各地线路关卡为主要业务的联托运业务应运而生,很快成为当时最赚钱的生意。在高额利润诱惑下,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运用各种方法打通市场流通环节。

  诸暨和义乌相邻,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袜子,但是义乌人去诸暨进货,必须经过一道检查站。一旦被查到,就要被处以数额巨大的罚款。

  1985年,这条线路上出现了一个能将袜子安全运回义乌的托运处,收费只是罚款的几十分之一,生意一下子火爆了起来。

  据多名受访人士证实,当年义乌最有钱的企业,并非市场上搞批发的商户,而是搞联托运生意的。福建籍客商林先生就是靠联托运挖到第一桶金的,他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坦言,钱赚得容易花起来也大方,当年许多关卡都是花钱打通的。这也为后来义乌政府整顿联托运乱象埋下了伏笔。

  王庆洪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了物流的巨大商机。这位现任义乌市联托运行业协会会长,身材壮硕,肤色黝黑。他如数家珍地将当年的“通关”故事娓娓道来。“义乌的联托运行业,有点像古代的镖局。遇到过不去的检查站,通常就把人叫出来,慢慢熟悉后,就可以报名号通过。”王会长说。当被问及彼时都有哪些“通关秘籍”?会长欲言又止,只是憨憨地笑着。

  经过几次洗牌,义乌仍有接近200家的物流企业。来自义乌的小商品,通过这张庞大的物流网络,运输至国内90%以上的地级市。

  现任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何恃坚,当年还是农业银行的一名新员工。在南京,他通过同学关系做了一笔买卖,赚了1万元。当时他的月工资才46元。“去国营厂和供销社拿货,用现金去敲门,对方才会把货给你。只要把货拿到义乌,就不愁卖不出去。”何恃坚坦言,当年义乌人的闯关能力之所以这么强,离不开银行悄然放宽的现金管理,这个政策也是由地方政府争取来的。

  1981年,在个体私营经济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义乌的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看好市场发展前景和政府支持力度,大胆给工商户贷款。1983年,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一共为7454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了300多万元贷款。

  1984年,义乌工商局筹建第二代市场——新马路市场,需要贷款25万元。为了这笔“巨款”,义乌农业银行的领导几次跑杭州做工作,最终给义乌工商局开了绿灯。到了年底,新马路市场终于开业。

  说到底,让义乌小商品市场迅速扩张的市场力量,正是人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破茧成蝶的义乌市场,开始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流汇聚。

  义乌工商学院教授贾少华回忆说,当年火车只要经过义乌,必须把窗户全关上,否则一到站,就不断有人从窗户往里爬。旅客回到义乌,必须提前站到门口,门一打开立刻用力往外挤,稍不及时就会被蜂拥的人流顶回去。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18年暑运

    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图,铁路暑运工作拉开帷幕。

  • 感恩父亲节 大声说出心里的话

    小时候,爸爸的爱是沉默的,他少言寡语,用宽厚胸膛为我遮风挡雨;爸爸的爱也是宽厚的......

  • 又到一年高考季

    说起“00后”的话题,似乎总是自带流量,而如今,这批曾经的“千禧宝宝”又和高考联系到了一起。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黄河壶口再现壮美瀑布群

    近日,随着黄河上游降雨增多,黄河干流进入主汛期,位于晋陕大峡谷的壶口再现壮美瀑布群。

  • 民俗展演助乡村振兴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落。2015年,当地利用村民长年闲置的传统民居,引进文化项目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文化艺术村,走出一条文化振兴之路。

  • 广西柳州:一江碧水享清凉

    入伏以来,广西柳州市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城区频现37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穿城而过的柳江成为当地市民戏水消暑的好去处。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安徽界首:公益岗位成脱贫攻坚“好帮手”

    • 优势栏目

      全国首家分享式无人便利店在昆开业

    • 优势栏目

      揭秘“看不见”的城市大动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